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时政动态 > 正文

全国先进工作者姜晚英倾心育人绽芳华

2025-05-04 08:11:00 作者:夏晓云 姚启雯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引路耕心,织就民族教育绣锦
——全国先进工作者姜晚英倾心育人绽芳华
 
  “等‘老师妈妈’从北京回来,我们还要继续学跳铜铃操。”4月28日,贺州市平桂区民族学校的孩子们翘首期盼着姜晚英回校。“老师妈妈”是学生们对姜晚英的昵称。这个昵称承载着学生们对她深深的敬爱与依赖。
 
  1988年7月,高中毕业的姜晚英,怀揣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感,毅然踏上了回归贺州平桂区大瑶山的征程。从一名代课老师到副校长,在36年执教生涯中,姜晚英培养了2000多名学生,给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与资助,帮助他们继续学业、追逐梦想。
 
  深山家访——
  用爱与执着为学子引路
 
  “就差他了。等了一个半月之久,这个总是和我‘躲猫猫’的娃,今天终于被我守到了!”这是姜晚英于2022年10月18日晚上发出的朋友圈动态,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心系山区教育、用大爱与智慧为学生引路的毅力与奉献。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为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链条,贺州市平桂区决定在城区新建一所民族学校,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民族学校筹备期间,该区决定先在文华学校设立 “民族班”过渡办学。姜晚英深知这一举措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作为土生土长的瑶家女儿,她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管理新班级的重任。
 
  起初,困难重重。学校离家远,孩子年龄小,家长们忧心忡忡,学生厌学、退学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工作,姜晚英踏上了艰难的家访之路——
 
  2018年,她前往明梅村家访途中,为躲避大货车,车子在陡坡上惊险打滑,差点翻车;2020年在大明村劝返学生时,遭遇塌方,她险些被掩埋;2022年她尚在住院,为劝返一名家庭困难学生,她不顾虚弱的身体,带着术后支架,艰难跋涉60多公里山路;2024年刚做完肺叶切除手术出院的她,没顾得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山区穿梭,寻找那些叛逆逃学的学生……
 
  多年来,姜晚英走遍了瑶族聚居村的24条山冲,说服学生走出大山上学。最终,她的执着感动了家长和学生,上学人数从最初的430人增加到如今的912人。
 
  “一次家访,或许只是星星之火,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就能点燃家长和孩子们对教育的希望之火。”姜晚英在家访日记中深情留墨。
 
  创新担当——
  在教育中凝聚民族团结前行力量
 
  “学校是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摇篮,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姜晚英说。在育人芳华中,她认为,民族教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接手“民族班”管理工作以来,姜晚英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合的路径。为了打造民族手工艺文化传承特色实验室,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民族服饰,供大家学习研究。
 
  在推动民族教育过程中,她举办“国旗下的讲话”“童心向党”等丰富多彩活动,创新编排的民族特色铜铃操成为学校的大课间操,并引入经典诵读、民族歌舞、非遗瑶绣等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同时,她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牵头与内蒙古、海南、港澳台以及区内等地的各族学生开展联谊活动。数千名学生跨越地域界限,相聚云端,共同参与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步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团结。
 
  “没想到我们山里瑶族的孩子也能得到这么丰富的教育资源。听到孩子们说喜欢上学,我们做家长的就放心了!”学校的民族特色教育赢得了家长们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赞誉。
 
  如今,姜晚英牵头创办的实验室成功入选《广西中小学优秀创新现场展示案例资源集》,并在全国、全区范围内推广;该校的长鼓舞节目也在2024春节期间荣登央视频道大舞台,以瑶绣班为题材的短视频先后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和广西纪检监察网展播。
 
  笔墨传薪——
  教研同进高擎传承火炬
 
  “看到我们年轻教师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遇到困难,姜老师会主动伸出援手,亲自带领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她像一束光一样!”民族学校老师彭彩云说,眼神里充满了对姜晚英的敬佩之情。
 
  在姜晚英的带领下,该校教师团队在教育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4月撰写的论文《以质量监测为支点撬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教育核心期刊发表;2024年8月她主笔撰写《数字赋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案例获“2024年度广西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奖”。
 
  不仅如此,姜晚英还将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形成了《依托“六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成果。该成果对学校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和阐述,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去年9月,在贺州市、平桂区总工会协助下,姜晚英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传承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摇篮。
 
  多年来,姜晚英先后荣获广西勤廉先进个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八桂楷模、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3年第三季度荣登中国好人榜,2024年9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这份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它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它是对我们千千万万扎根在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的礼赞。”4月30日,刚刚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姜晚英从北京载誉归来后谦虚地说。今后,她将继续扎根在民族教育沃土上,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教育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夏晓云 姚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