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十周年交流座谈会举行
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十周年交流座谈会举行
28家单位新加入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
12月6日至7日,“凝聚与展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十周年交流座谈会”在南宁举行。首场交流活动于6日在南宁博物馆举办,28家新加入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的成员单位现场签署《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成员单位增加至120家。
据了解,为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2016年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在南宁正式建立,以“交流、发展”为目标,在平等、自愿、互惠的基础上,共同探讨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的建设与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此外,活动现场,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还与泰国帕塔雅库尔音乐和戏剧学校、越南国家木偶剧院、越南丽玉剧团上台共同签署《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意向书》。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艺术家们都在齐心协力,努力实现对中国、东盟各国优质文化艺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艺术的共同繁荣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十年来积淀的光荣传统,在人文交流这个平台之上,继续推进民心相通、民间相亲的良好国际关系,继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明和谐与共同繁荣,让中国了解世界,更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刘彦君在发言指出。
越南国家嘥剧院院长范玉俊在交流座谈会上说:“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的举办很有必要、意义重大,是我参加过的最大规模的对外文化活动之一,它不仅拉近了各国之间的信任和距离,也为地区国家之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文化交流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推动政治关系、民间外交,尤其是经济领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第二场交流座谈会中,来自国内外的文化艺术专家继续开展热烈探讨。山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文生表示,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成功举办的十年,以倡导文化先行、搭建传播友谊、互鉴文化交流为基础,集中展现东盟多国家、多区域、多类型、多展示和交流方式的文化艺术,国内外文化艺术单位还共同建立了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通过此高效、多能的平台,使得中国与东盟常态化的艺术交流得以实现,戏剧周也在注重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成为了国内戏剧交流的主要平台,其影响力、学术性将不断提升。
“昨晚开幕式上的戏剧展演可谓是精彩纷呈,我跟我的学生都在现场连连叫好,非常过瘾。这是一场特别精彩的中国与东盟国家戏剧展示与交流的盛会,也将启发我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投入到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戏剧文化当中,努力跟学生们一起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更多贡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在交流座谈会上表示。□ 乔晓莹 沈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