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之声(2016)第二期——“一带一路”建设

2016-12-09 16:44:00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01关于广西农业企业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党  派  提  案
第 20160003 号


案    由:关于广西农业企业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发改委
会办:自治区农业厅

内    容:

 

    一、目前我区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点
 
    (一)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往来有一定基础。我区大型农业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地区)有经济合作,其中以东盟国家为主。
 
    (二)合作水平不高,以商品贸易往来为主,出口产品主要涉及海产品、果蔬、木薯制品等,进口产品主要涉及木薯淀粉原料、大米等大宗农产品。
 
    (三)对外输出科技含量较低。目前技术合作以种养技术无偿输出为主,目的是推动境外生产基地的建设。
 
    二、广西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投资国政局不稳致使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东盟国家中除老挝相对稳定外,在越南、缅甸等国家投资合作的企业不同程度受到投资国政局不稳定的影响。如2013年4月开始,由于缅甸政局不稳定,我区某集团与该国一家公司双方的项目区扩建、育苗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以及其它深化合作等事项只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在云南省瑞丽市的座谈会进行交流和探讨。部分企业受2014年南海局势影响,目前处于停产整顿状态。
 
    (二)交通设施落后致使产品成本数倍增。广西农业企业选择建基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条件差,尤其交通运输落后,路窄弯多坡陡,雨季来临常伴有洪水和塌方,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对鲜活农产品来说,道路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大,甚至比国内耗时、耗费多出3至4倍。
 
    (三)农产品的零关税优惠被各种费用抵销,通关手续繁杂。尽管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已享受农产品的零关税,但费用却不少交。农产品从基地到中国关口,要向外方的农业、财政、公安、税务、投资、环保、检验检疫、交通、海关等部门缴纳费用,到中国关口后,又要向中国海关、口岸、检验检疫缴费。零关税被各种费用取代,有名无实。
 
    (四)货币结算不畅致使交易成本增加。以缅甸为例,缅甸政府对于以国际贸易方式支付的货款(美元)进入缅甸公司的账户后,提取现款需支付高额交易成本。逼迫企业采购只能以内贸形式完成。且在缅甸以人民币兑换缅币官方为1:60,民间为1:140-160,跨境贸易需由中缅双方认可的中介完成。
 
    (五)中方境外派驻员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派驻员工只能持旅游签证,每月必须一签。派驻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得不到当地政府的合法保护。
 
    (六)农资器具紧缺。对于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企业,或多或少面临当地农资器具紧缺的问题,生产上必须的肥料、农药、农机、种苗以及相关农用器具在当地市场几乎没有供应。企业从国内运农资、农机工具到基地,需缴纳出口物资关税。现行也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者地方政策支持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的生产资料配额。
 
    三、广西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工作协调机制。围绕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领域与突破口,建立以农业、发改、财政、税务、商务、水利、林业、工商、海关、检验检疫、质监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为“走出去”企业在风险评估、安保咨询、保险保障等方面提供服务,研究解决农业企业“走出去”重大事项,讨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及时解决企业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争取国家加大推进广西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完善和打通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综合运输通道。支持在海外蔗糖、粮油产区建设配套仓储物流中心。二是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点农产品回运等给予适当补贴,减免紧缺资源型农产品回运关税、增值税。支持企业在东盟等地建立农业示范和良种繁育中心。三是支持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的生产资料配额。
 
    (三)建立农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境外投资环境预警机制。及时公开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地区指南、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以及风险预警,提醒企业防范海外政治、经济、法律及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二是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技术合作和农产品进出口摩擦报告机制和农产品争端应诉机制。三是简化外派人员审批手续、外汇汇出审批手续、项目审批手续。建立外派人员维权沟通机制。四是结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品牌建设?“走出去”及“请进来”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建设的机制。
 
    (四)申请在广西建立与东盟国家间的货币兑换中心。建立与东盟国家间的货币兑换中心不仅对农业企业间的资金往来有极大帮助,同时也是我国实施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现有货币兑换机构力量,发布区域性中缅货币兑换中间指导价,逐步规范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兑换市场,服务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提 案 者:民革区委
 

02关于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团  体  提  案
第 20160116 号


案    由:关于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
分办: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教育厅
内    容:

 

  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推动下,广西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上半年,广西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77.5亿元,增长27.9%,占同期广西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的77.2%。民营企业成为广西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贸易的主要力量。
 
  但总体来看,广西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对较少,在外发展实力不强,投资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较低。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区机械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广西没有比较优势,这类产业很难走向“一带一路”国家;民营企业“走出去”重点是农业和农机、制糖、有色金属、医药等优势产业,但政府对这类产业的引导力不强。二是为民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境外投资金融服务不足。民营企业对投资国别法律及商务信息获取渠道少,境外融资困难。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对外服务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跟不上,提供各类专业服务不足。三是人才缺乏。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民营企业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造成人才不足和流失。四是商协会组织发挥“民间外交”的作用弱,仅有极少部分承担或参与过国际论坛等交流活动。如,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泰国商会代表团到南宁参加交流磋商会,我方只能以政府部门参与交流。
 
  为此建议:
 
  1.树立国际战略视野,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民间资本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广西民营企业已培育形成制糖、医药、有色金属和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上已经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也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通过政府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出台沿线国家与广西资源禀赋优势产业相符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引导区内具有竞争优势的民间资本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二是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基金、产业补助资金和亚投行贷款等,推动形成央企、国企为主沿“一带一路”路线搭建境外产业园,有计划组织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走进境外中国产业园,努力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政治风险,享受更完善基础配套和政策支持。
 
  2.大力培育和发展行业商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促进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力量。一是在深化我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的背景下,对有实力进行海外合作的商协会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进一步发挥其在开展国际经济交流和对外经贸合作的民间作用,赋予其更大活力和职能空间。二是引导成立与国际接轨和咨询、交流的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其在整合对输出行业的标准制定,应对国际垄断和不公竞争的作用,发挥其在组织民营企业抱团到境外投资,培训国际人才和输出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
 
  3.加大服务力度,推动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加强与东盟国家银行机构合作,加大银行驻外机构的覆盖面;鼓励各国的中资银行为所在国的中资机构服务,并给予境外投资企业一定特殊授信额度并给予政策支持。二是设立政府统一的海外投资信息平台,帮助企业查询国内政府相关鼓励对外投资的全部政策措施,了解国际市场和投资环境,学习投资国政策、法律等。三是加大发展对外服务的法律、会计、投资、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鼓励引导市场中介组织为“走出去”民营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服务。
 
  4.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为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争取国家把培植亲华力量的平台放在广西,争取全国十大重点高校到广西与东南亚前十名重点高校合作建设东南亚联合大学等。二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培养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三是鼓励境外投资企业广泛引进留学、海外就业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聘用所在国专业人才,促进人才交流提升。
 

提 案 者:工商联
 

03关于将北部湾经济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广西对外开放水平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183 号

 

案    由:关于将北部湾经济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广西对外开放水平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发改委
会办:自治区北部湾办,自治区商务厅,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内    容: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国家把广西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凸显了广西的特殊战略地位。当前,将北部湾经济区加快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广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的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一、全力打造连接“一带一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中国-东盟海陆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
 
  (一)选择由连接南宁吴圩机场、钦州港、南宁六景港三点快速干道合围的适当空间地域,统筹规划,申报设立国家级南钦新区,推进南宁、钦州中心-门户型双核复合城市建设,共建中国-东盟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
 
  (二)继续完善以南宁为中心的中国-东盟航空运输网和以北部湾港为核心的中国-东盟海上运输网。加密与东盟国家重要城市的海空直航航线,建成以海空港为枢纽、连接西南中南腹地、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加快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构建以钦州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航运物流带、港口合作带、临港产业带和港口城市联盟。增开北部湾港直达西南中南腹地主要城市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与成都、贵阳、昆明、长沙等腹地城市建立“无水港”群。加快规划建设南宁吴圩机场至北部湾港的第二高速公路通道,缩短海、空港联系距离与时间。远期在钦州规划建设北部湾国际机场,便捷服务沿海三市。
 
  (三)加快规划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关键通道:即兰州-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港快速大通道、北京-郑州-南阳-张家界-柳州-南宁-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高速走廊,实现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之间以及各国首都之间的便捷互联互通。积极培育东南亚经北部湾港、重庆、兰州至中亚、欧洲的国际海铁联运大通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延伸。
 
  (四)与东南亚国家联合规划建设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关键通道,即缅甸皎漂港(或仰光港)-内比都-泰国清迈-老挝琅勃拉邦-越南河内-东兴-北部湾港-玉林-云浮-广州-厦门快速通道,实现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港澳台之间的便捷互联互通,破解石油运输的“马六甲”困局。
 
  (五)规划建设平陆运河,连通郁江和钦江,实现南宁和钦州江海相通,便捷联系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推动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实施,促进中国-东盟综合交通枢纽形成。
 
  二、加强海洋经济合作
 
  推动与东盟建立长期、稳定的渔业合作会谈机制,支持广西企业建设境外渔业综合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打造海洋渔业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申请建设中国-东盟海产品产业合作暨交易平台(含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大对东盟国家渔业人力资源培训力度,完善国际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领域合作。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加工与制药、海洋旅游、海洋服务业等产业,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三、拓宽产业合作领域
 
  推动广西大学农学院到东南亚国家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推广。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双边、多边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贸易融资产品,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在新能源、资源加工、生态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在沿线建立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售后服务网,开展境外工程承包。深化旅游合作,推动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动,加快北部湾邮轮母港建设,开拓与东南亚国家间的邮轮航线。
 
  四、加强贸易及投资合作
 
  争取尽快设立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海洋经济合作实验区建设,完善口岸和保税物流体系,推动中国-东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带动交通物流、产业投资、金融贸易的集聚发展,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做贡献。加快跨境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东盟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展会,持续开拓东盟市场。支持广西企业赴东盟等国家投资建设资源开发、境外生产加工?营销网络等项目。组织招商队伍赴东盟国家开展招商活动。
 
  五、深化金融合作
 
  发挥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作用,继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规划建设以人民币计价、面向东盟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业务,鼓励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设金融机构,打造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六、深化人文交流
 
  用好桂籍华侨华人网络资源,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构建广西与东盟人员交往的桥梁纽带。加快八桂文化走出去步伐,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来北部湾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科技园区和孵化平台,支持北部湾各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缔结友好城市。推动沿海三市与全国其他城市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保护、诠释和开发“海丝”文化遗产,打造“海丝”牌。

 

提 案 者:张经旭
 

04关于发挥钦州市“一带一路”前沿阵地作用构建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281 号

 

案    由:关于发挥钦州市“一带一路”前沿阵地作用构建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发改委
会办:自治区北部湾办

内    容: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广西发展这盘棋就走活了。”这是从中央层面明确了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钦州拥有与东盟国家传统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优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和始发港之一,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连接粤港澳的区位交通优势,具有推动海上互联互通的天然深水良港和区域国际航运优势,具有促进开放开发的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共建园区平台优势,本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顺势而为,结合广西的“国际大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定位,发展海上依托东盟面向东南亚,陆上服务西南、中南的枢纽型门户城市,形成海陆统筹、江海联动、边海协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但从钦州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枢纽型门户城市建设除了受到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其自身也存在较多发展的掣肘。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强。2013年与深圳、宁波、泉州等港口城市相比,在经济实力上,2013年钦州GDP仅为其的5.2%、10.57%、13.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其的22.43%、15.28%、20.7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其的5.55%、9.2%、12.6%;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仅为其的2.6%、2.7%、11.83%。
 
  二、港口带动作用不强。钦州港与深圳、宁波、泉州等港口城市相比,2013年钦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其的27%、11.47%、53.88%;集装箱吞吐量仅为其2.5%、3.3%、31.89%。
 
  三、产业竞争力不强。2014年钦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262家,其中亏损企业44 家,亏损面达到16.3%。盈亏相抵后亏损10.56亿元,同比增加亏损13.21亿元。工业增长缺乏后续投产项目支撑,新投产的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对工业增长贡献力有限。2014年全年新投产企业仅有12家,实现工业产值18.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仅2家),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1.5。
 
  四、综合交通能力不强。一是铁路运输能力有待加强。截至2014年12月,沿海铁路完成货物发送4734.5万吨,其中钦州港完成995.7万吨,还不到港口实际吞吐量的1/3。二是公路运输整合力度有待提高。2013年钦州公路里程密度为56.64公里/百平方公里,虽然高于广西(47.05)、全国平均(45.38),但是与广东湛江(174.54)、茂名(136.67)相比,还相差甚远。
 
  为了充分发挥钦州市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作用,尽快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前沿阵地。
 
  建议:
 
  一、区政府把以钦州为核心申报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钦州已建成投产中石油一期1000万吨炼油、金桂林浆纸一体化工程等一批北部湾开放开发标志性工程,形成了以4个国家级园区为龙头、4个自治区级园区为支撑的园区体系,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临港及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和支柱。钦州港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能进出30万吨船舶的大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拥有国家富赋予的周边城市国家级园区没有的特殊政策功能,在面向东盟的先行先试中具有特殊作用。
 
  二、区政府大力支持钦州支线机场建设,把它纳入自治区“十三五”规划。从北海市、防城港市、南宁市部分区域至钦州机场均只有半小时车程,150公里范围的辐射人口可达到2900万人。况且,我市根据自治区的部署,已委托上海新时代民航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了选址报告。同时,也是申报以钦州为核心建设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有力支撑。
 

提 案 者:黄  鹄
 

05关于加快广西“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25 号
 

 

案    由:关于加快广西“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建议
审查意见:
单办:自治区教育厅
内    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开设50余种小语种课程。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本都是小语种,小语种人才缺乏,特别是综合型的小语种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个重要因素,这归根结底是我国外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结构问题,导致小语种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招生不均。“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而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20多种。
 
  2、“一路一带”涉及小语种在校生人数少。2010--2013年已招生的20多个“一路一带”小语种,11个语种的在校生人数不足100人,3个语种在50-100人之间,其余语种均不足50人,且在校生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生偏少,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驻外工作需求。
 
  3、培养模式单一。“一路一带”小语种都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招生,受学科名称所限,课程设置一般采用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起来的框架,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一路一带”建设对既懂外语又有金融、通信、机械等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当前我们缺的不是普通翻译,而是知识面广、视野开阔的高层次翻译人才。为此,我们应当改变“重语言轻应用”的培养模式。广西在小语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对广西高校外语教育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分发挥广西小语种国家基地的优势,以及广西各民族语言与周边国家语言相近的特点,在广西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根据国家战略和市场实际需求,重新审视和规划“一带一路”区域小语种,积极规划东盟语种、南亚语种,教学建设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小语种人才。为此,建议:
 
  1、选定一批重点高校建立“一路一带”小语种强化训练基地,设立“一路一带”小语种人才培养基金,自愿申请,在基地强化学习3-6个月,成绩达标的可获得基金资助,前往该语种应用国学习3年语言。
 
  2、加大广西高校小语种的招生规模,并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拓宽其对象国及对象区域的知识面,使其掌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为国家为社会储备更多综合型专才,为国家经济进一步外向型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3、要改变外语学科的评价体系,放开各种学科都可以参与小语种的学习,为小语种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提 案 者:黎  琳
 

06充分发挥桂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48 号
 

 

案    由:充分发挥桂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审查意见:
单办:自治区侨办
内    容: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目前全国31个省区“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各地都结合自身的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本地区在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地方定位。同时,各地结合地方特色,统筹将各地经济产业、人文等基础资源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结合,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谈、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谋划建设格局,明确重点任务。广西与越南接壤,有与东盟海陆相连的优势,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优势比较明显,这就是我们突显的区位优势。然而我们不能够忽视我们还有一群桂籍的海外华人华侨,发辉好这个群体也将是我们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桂籍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同胞的作用。
 
  仔细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华侨华人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其影响力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重要的外部因素,从一个封建王朝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翻天覆地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无论是在抗战、改革开放或中华文化的宣传等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桂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有300多万,分布在90多个国家,但东南亚就占有80%,这样说明了东盟就有我们广西及侨胞240多万,这些侨胞最初从过去的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向现在的多职业多项业,劳动界、政界、商界、经济界、知识界等都具有一定数量人员,有了这些侨胞,对推动“一带一路”的“互通”建设就应有了内应。所以发挥好这些侨胞的积极性,对“一带一路”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而广西侨务部门有必要制定出加强东盟各国的华侨华人工作方案,壮大培养桂籍侨胞的各方面力量,争取更多侨社和侨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去。
 
  二、加强对桂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研究工作;寻找与“一带一路”推进的有机结合点
 
  就当前现实来讲,从主观方面来考虑,一方面是社会科学领导部门和侨务工作主管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桂籍华人华侨研究工作在新时代对广西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缺乏紧迫感;如广西虽然有一个华侨历史学会,但人力物力都比较缺乏,研究的课题跟不上新时代的需要;有一份《八桂侨刊》,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都是在侨联内部中调配,研究的内容适应不了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研究工作者自身不同程度地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未能提出足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理论与智力上缺乏给予工作部有力的支持。从客观方面而言,侨务大省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拉开,各级侨务部的机构和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侨务工作和侨务研究经费还在一定程度上收到限制。
 
  所以,我区侨务工作,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及时调整我区侨务工作的战略定位,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区党委、政府要加强侨务部门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给予更大的支持,在政策方面,要给予做东盟侨胞工作一个方便的环境,推动桂籍各级侨务部门和归侨侨眷更方便地与东盟桂籍侨胞开展联谊和商贸活动。
 
  三、加强海外联谊,拓展联系对象,争取民心相通。
 

  这几年,广西侨界的海外联谊工作虽然有些起色,但对于东盟200多万的侨胞我们又能够联系上多少个,几千个侨社团我们又能联络上多少个,没有联系、没有沟通,我们又怎能使他们接受我们的各方面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多桂籍侨领经济实力雄厚、很得到住在国当地民众的支持,能够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就必须开展全方位的海外联谊工作,从自治区到县一级的侨务部门都要有针对性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组织开展文化、经贸交流活动。通过物色团结重点侨社团、重点任务、经济能人等,支持和鼓励他们多开展东盟侨社团的联谊会和经济商贸会,增强他们在当地华侨华人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计划地邀请重点社团、重点人物和重要华商到广西考察访问。利用侨胞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医疗?生等交流活动。如果我们能把桂籍的一半海外侨胞发挥起来,我们就差不多200万的宣传员,然后他们每人帮助联络30人,那么我们就有6千万的友好力量。这样我们“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东盟就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争取东盟各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感
 
  “一带一路”建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他是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使东盟各国对人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些侨胞,宣传我中华文明古国的文化,当年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给这些国家带来实惠,不是争取殖民地,现在“一带一路”也是合作共赢,没有伤害别国的意识,要通过侨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使更多东盟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乐施好善,发展壮大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友好力量和合作伙伴。

 

提 案 者:林威爵

 

07“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379 号
 

 

 

案    由:“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教育厅
会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    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希望广西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构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高等教育必须把握新机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高等教育振兴发展。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高等教育水平提升。高校数量增加,全区高校发展到76所;招生规模扩大,2014年全区高校在校生73.6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7.3%;办学水平不断提升,7所高校进入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建设有新突破,有博士授权单位6个,博士一级学科9个,建设20个协同创新中心和20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智库。
 
  (二)建设了一批适应“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专业。如能源化工、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临床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等,丰富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东南亚语言专业和培养基地,成为推进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开设有东南亚语言专业,并建立有东南亚小语种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国培养东南亚语言专业人才的重镇。
 
  (四)广西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来,每年广西到东盟国家留学生约3000人,其中,广西民族大学约1600人,东盟国家到广西留学人数约7000人,其中,广西民族大学约600人。建立了一批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如广西大学成立了中国-东盟商务会展人才教育培训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了中国-东盟汉语人才教育培训中心等。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规模发展速度慢。高校数量少,每百万人口高校数广西为1.15所,全国平均水平为1.65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2个百分点,两项均处于全国末位。
 
  (二)高等教育层次低。广西2014年在校研究生2.59万人,毕业生0.8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不足千人;全国在校研究生184.8万人,毕业生53.6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4%和1.49%。
 
  (三)教育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同质化问题严重;办学类型和培养模式雷同。
 
  (四)教师结构不合理。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共600名,广西7名,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共1013个,广西15个;标志性教学成果较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西仅获得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全国有3700余门,广西高校只有47门。
 
  (五)办学方式封闭。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度不高,满足于传统学科和专业;教学和科研与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节,缺乏生机与活力,复合型、国际性人才少。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分类发展战略
 
  1.办学类型上分层次发展。一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有地方特色,在全国同类大学实力排名居于前列,在东南亚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加强工学、农学、医学、海洋科学、语言学、财经贸易类高校建设;二是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有多所高校建成国内知名、区内领先、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三是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重点支持部分职业院校建成国内一流院校和示范特色职业院校。
 
  2.专业设置上错位发展。根据“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产业升级和中国-东盟区域社会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调整,加强“五通”建设需要的专业建设,如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海洋工程、港口与运输和新技术、新能源专业等。
 
  (二)协同发展战略
 
  一是协同育人。第一,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结合。高校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合作培养人才。第二,加强校企、校地和校校合作。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要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政府要引导高校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新升本高校要加快转型发展,实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校合作方面,要大胆探索与东盟国家高校合作和与发达地区高校合作新模式,培养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优秀人才,提高广西人才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海三角洲的竞争力。
 
  二是协同创新。要紧扣广西优势产业如石化、冶金、机械、汽车、电子、电工电器、轻工、纺织、建材、医药和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为提升广西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竞争力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和高科技支持。
 
  (三)开放发展战略
 
  1.扩大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一是鼓励高校到东盟国家合作办学,扩大广西高等教育在东南亚的竞争力。如借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经验,支持广西民族大学与柬埔寨大学合作在吴哥城建立分校。二是引进国外高校与广西合作办学。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联合大学,与越南合作建设培养城市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学院,引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相关大学在广西建立分校;聘请东盟国家前政要担任相关高校的名誉院长。
 
  2.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推进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海关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软件工程、医药护理、农业经济等专业与东南亚语言结合,着力培养掌握东南亚语言、服务中国-东盟合作的专门人才;出台政策支持广西民族大学承担越南干部的培训任务;培养熟悉中国-东盟法律的专门人才;大学与区委党校联合,每年培养100名高级经理和500名民营企业家;聘请1000名东盟国家高层次人才,从事海关、商检、民族文化方面的交流,聘请60名欧美国家高层次人才,从事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和航天、海洋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
 
  3.加强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展职业人才培养。东盟国家发展中需要大批高素质职业人才,广西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应当抓住机遇,开展与东盟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合作,扩大和深化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
 
  (二)出台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加快构建“一带一路”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四)扩大“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自主权
 
  总之,“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给广西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机遇,赋予了新使命,广西高等教育必须顺势而发,积极作为,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发展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在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广西高等教育振新发展。
 

提 案 者:黄晓娟
 

 

08关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南宁钦州共建中国—东盟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议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
委  员  提  案
第 20160520 号

 

 

案    由:关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南宁钦州共建中国—东盟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议
审查意见:
主办:自治区发改委
会办: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商务厅,南宁市政府,钦州市政府
内    容:
 

  2013 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在积极响应和策应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团审议时,提出了广西构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新定位。广西要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性机遇,立足新起点、打造新平台、构建新机制、形成新格局,推进南宁、钦州两市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把广西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我们提出这一命题,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按照国家对城市规模等级划分的新标准,城区常住人口要达到500至1000万才是特大城市,首府南宁当前仍处于极化发展阶段,远未形成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增长极;二是钦州是广西距离南宁最近的地级市和沿海城市,且两市有众多国家对外开放平台汇聚,有利于推动政策优化组合,目前,又正在申报以钦州为核心包括南宁部分区域在内的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三是两市位于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结合部,有利于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形成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发展的“双核之核心”。因此,加快规划建设南钦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应成为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衔接“一带一路”、面向东盟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建议:
 
  一、把“南宁—钦州”共建中国面向东盟的陆海空综合交通枢纽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二、搞好规划,合理确定规划范围。可选择由连接南宁吴圩机场、钦州港、南宁六景港三点快速干道合围的适当空间地域,统筹规划建设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此域符合广西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也符合南宁城市发展走向。
 
  三、争取尽快审批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搭建现代化贸易流通平台,推动中国—东盟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带动交通物流、产业投资、金融贸易的集聚发展,更好地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做贡献。
 
  四、全面加快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构建以钦州为基地覆盖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航运物流带、港口合作带、临港产业带和港口城市联盟。先行示范,探索以航线、信息、通关的率先互通,带动港口物流、制造业、资源开发、旅游、城市、教育、人文等领域的全方位交流合作,促进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
 
  五、完善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加快形成海、陆、空互动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推动与东南亚有关国家共同规划建设途径广西的“一横一纵”快速通道,破解“马六甲”困局:“一横”指横贯中南半岛的缅甸皎漂港—内比都—泰国清莱—老挝琅勃拉邦—越南河内—东兴—钦州—玉林-广州——厦门东西向高铁大通道,快速连通印太两大洋及中南半岛、北部湾、珠三角、海峡西岸和港澳台等经济区域;“一纵”指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万象—河内—南宁—柳州—怀化—张家界—宜昌—襄樊—南阳—郑州—北京南北向高铁通道,便捷连通各国首都。加快推进凭祥—河内、东兴—下龙—海防高等级公路建设。尽快开工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打通西南出海快速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融合贯通。加快建设南宁吴圩机场经大塘至北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吴圩机场直达钦州港的第二高速公路通道,使海港与空港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尽快规划建设平陆运河,连通郁江和钦江,实现南宁和钦州江海相通。远期在钦州规划建设北部湾国际机场,服务沿海三市,并更多承接南宁机场货运分流。增开直达西南腹地主要城市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五定”班列,与成都、贵阳、昆明等腹地城市建立“无水港”群,开通加密覆盖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和港口的海空直航航线,形成以海空港为枢纽的中国——东盟交通物流网络。
 

提 案 者:张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