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当善作为 聚合力促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1-17 08:02:00    阅读次数: 0次    来源: 广西日报

勇担当善作为  聚合力促发展
——自治区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进广西种业振兴
  巫家世(代表民革广西区委)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市、区),我区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2020年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分别排全国第一位和第四位。但我区现代种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种业创新渠道窄、推广应用少、结构不平衡等。
 
  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引领现代种业跨越发展。尽快制定广西“十四五”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和广西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建设西南地区种业研发创新髙地、种业龙头总部聚集地、种子种苗交易集散地,支持相关设区市优先发展特色种业。二是保护开发并重,推动现代种业传承发展。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建设一批种质资源保护场(区),支持优良新品种选育。三是搭建平台载体,推动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育种等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系)培育、良种基地建设、品种技术推广等工作。推动种质资源库、数据平台、实验室等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四是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五是聚集专业人才,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着力引进国内外种业领军人才,培育特色种业本土人才。六是提升服务水平,为现代种业发展保驾护航。强化市场监管,对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实施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加强产权保护,依法打击未审先推、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
 
  做好“五篇文章” 实现产业兴旺
  邓长球(代表民盟广西区委)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乡村振兴髙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做到产业兴旺,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1+1+4+3+N”目标任务体系,勇于求变、敢于求新、善于求质,守牢三条底线,推动我区乡村振兴髙质量发展。
 
  建议: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以南宁为核心,打造全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核心农产品加工业战略布局。各设区市因地制宜打造蔗糖、果蔬、中药材、茶叶加工产业带和粮油加工、蚕茧加工、水产加工优势区等。构建边境民族风情特色、沿江、森林旅游、沿高铁(公路)特色种养、富硒农业、长寿养生等休闲农业产业带。二是优化重点产业功能分区,打造高质量精深加工示范园区。打造中心城市城乡融合示范区。三是持续深化粤桂协作,完善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机制。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农机装备产业。加快构建以重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以农业科研机构为龙头、以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各类农业园区和“星创天地”为转化基地、以高素质农业生产专业户为主角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五是以实业为基础,固守耕地红线。配套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灌溉农业示范基地和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区。
 
  加快建设广西沿边现代经济带
  郑 毅(代表民建广西区委)
 
 
  近年来,我区稳步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兴边富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就,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8个边境县(市、区)虽有口岸优势,但“通道现象”仍比较普遍,落地加工产业发展依然落后,边民互市贸易免税政策红利惠及边民的比例较低,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企业建设深加工基地面临困难。
 
  建议:一是在发展思路上求“变”,规划建设广西沿边现代经济带。积极向国家争取特殊土地政策,引导“口岸城市+特色产业小镇+边民村”沿线联动发展,形成以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布局。二是在政策使用上求“新”,引导免税进口产品落地加工。推动企业吸纳边民就业并利用边民免税指标进口产品进行落地深加工,边民通过就业,从企业获得工资性收益和部分免税政策红利,确保边境地区落地加工企业拥有稳定的货源和预期。三是在产业导入上“求质”,确保通关时效、打造跨境产业链。大力支持和引导边境地区利用好RCEP“原产地累积规则”,推动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化、出口商品本地产业化。根据边境地区常年通关的企业目录和产品清单开展精准招商、靶向招商,着力缩短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产品的通关时间。
 
  深挖红色资源 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强区
  黄均宁(代表民进广西区委)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深入,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教育培训和研学等。
 
  建议:一是摸清红色家底,制定整体规划,统筹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编制全区革命史迹保护利用整体规划,推动各市县加强红色旅游合作,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二是拓宽投入渠道,夯实基础建设,提升红色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红色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搭建红色旅游投资平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环卫设施、游憩设施等基础设施。三是打造精品展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打造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烈士陵园、革命旧址遗址等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区,持续研发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微旅行线路。鼓励社会主体开展红色文创产品研发经营,编排红色剧目。鼓励和引导区内各旅行社将相关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纳入研学旅行参观名录,举办红色文化讲坛、红色夏令营、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龚文颖 王春楠/整理 本报记者 徐天保 何学俏 通讯员 覃文宇/摄)

Copyright© 2020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宁市凯旋路2号 邮编:530021 联系电话:0771-4952554 电子邮箱:gxzx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