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建贤言谋良策 砥砺奋进新征程

发布时间: 2022-01-18 07:52:00    阅读次数: 0次    来源: 广西日报

广建贤言谋良策 砥砺奋进新征程
——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委员发言摘登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
  何 敏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累和贡献了“广西经验”和“广西智慧”。但我区在依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基层反邪教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立法空白和立法滞后现象。
 
  建议:一是采用“促进型”立法模式,首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地方立法,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立法迭代升级。二是在南宁等城市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广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践经验,制定《广西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推进城市民族工作地方立法。三是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宗教事务办法》上升为地方法规,建立健全基层反邪教治理体制机制,提高法治化水平。
 
  创新引领广西工业转型升级
  欧余军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大趋势、大形势,我区要以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契机,补齐产业链短板,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一是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增强融入“双循环”的驱动力。二是加快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适应融入“双循环”的新要求。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障融入“双循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四是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打造“桂字号”产品区域品牌。五是创新营销方式,鼓励引导企业自建或联合组建线上营销平台及零接触数字化平台,提高市场占有率。六是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品进一步开拓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与川、渝等地深化跨省产业园区合作,拓展融入“双循环”的深度与广度。
 
  链式协作 做优做强中医药产业
  彭健铭
 
 
  我区是全国天然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成功模式。但中药材规模种植小,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不足,科技支撑和招商引资薄弱。
 
  建议: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建链”,编制《广西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谋划建设一批中药材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园区。二是在要素支撑上“强链”,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中药材检测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中医药产业集团。三是在业态培育上“延链”,大力开展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等项目招商工作,建立动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实验基地、种源基地。四是在优化服务上“补链”。五是在平台建设上“接链”,办好相关论坛展会,深化与东盟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
  言志军
 
 
  2021年,我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全力聚焦提升乡村“形、实、魂”,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还未形成较为突出的资源要素优势和较具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用地难融资难问题较突出。
 
  建议:一是出台激励政策,通过奖励、银行贷款贴息和技改补贴,鼓励引导更多城市资本下乡。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对国家和自治区明确的4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倾斜,着力解决用地和科技人才难题。三是完善交通设施配套,打通“旅游路”“产业路”,支持更多民营资本建设民宿和产业小镇。四是探索创新社保制度,以企业解决离土不离乡农民就业数量为重要核定依据,补贴企业缴纳员工社保费用,留住农民在家稳岗就业。
 
  构建生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体系
  眭国华
 
 
  我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区设区市生活垃圾焚烧占比达8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但我区城镇生活垃圾仍以填埋为主,各地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隐患较突出,环境污染风险防范管控不到位,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垃圾处理运维经费紧缺。
 
  建议: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投入治理,适时引入社会化管理,做好运维管护工作。二是实现监管预防常态化,逐步退出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及时封堵可能渗漏的污染源。三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制定优惠普惠政策措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培育垃圾回收公司,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四是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处理体制改革。五是推进垃圾“资源化”处理,推广焚烧发电、水泥窑协同等新型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促进垃圾处理市场化、产业化。
 
  北钦防产业协同打造向海经济
  毛艳琼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优先方向”“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市、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枢纽、防城港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这是三市向海图强,协同发展,大力打造向海经济的强有力保障。但目前作为北钦防协同发展关键所在的产业发展,面临着规模偏小、同质化竞争等多重挑战,亟待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破题。
 
  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协同,尽快印发实施《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政策机制体系。二是推动招商联动,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招商模式,构建互动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三是突出联动互补,建立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培育区域性股权、金融资产、大宗商品等要素市场,实现三市“1+1+1>3”,打造相融相接相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发展
  黄 鹄
 
 
  近年来,我区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作用日渐凸显。但我区科技人才总量偏少,科研队伍比较薄弱,企业创新创造不活跃,科研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不足;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有效统合不够,政策配套体系不够健全,薪酬水平吸引力不足,科研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建议:一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科研载体建设力度,为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做强产业平台,为科研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社会条件。二是强化科技管理政策和人才政策协同,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三是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创新导向的激励考核机制,探索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津补贴政策。四是坚持高端引育和团队支撑并重,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重点产业领域创新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对重点人才实行“一人一策”,改善科研人才队伍结构。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城乡经济循环
  张红丹
 
 
  2020年,我区111个县(市、区)中,80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70个县工业投资正增长,47个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但当前我区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产业发展基础不牢、产业链亟需强补延、要素集聚能力不强、产业错位发展不够等问题。
 
  建议:一是找准发力点,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引导各县对主导产业进行再梳理、再定位、再聚焦,找准自身优势产业,避免产业结构同质化。二是畅通契合点,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重点建设一批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以及现代服务业类“镇中镇”“县中镇”等特色小镇。三是培育增长点,持续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针对优化开发县、重点发展县、生态功能县加强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四是强化链接点,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和绿色产能。
 
  为京城广西特色米粉店发展赋能
  罗荣莉
 
 
  广西在京20万务工创业人员中,从事米粉店岗位几乎占到2/3。2021年12月,自治区政府驻京办牵头成立了“京城广西特色米粉店联盟”,以100多家网红名店为龙头,带动了米粉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就业链。但京城广西特色米粉店发展中仍然存在配送链条覆盖网络广泛度不高,从业者职业教育培训延展度有限,米粉品质不统一等问题,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建议:一是逐步开拓天津、河北市场,打通产地端与需求端直连渠道,为广西米粉特色产品销往北京乃至全国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打造京桂两地产销衔接链条。二是为在京从业者提供米粉业从业技能培训。三是开展米粉行业评比奖励活动,吸引米粉小吃店、米粉品牌企业、职业院校以及美食行业大咖、米粉文化研究学者等参与,为广西米粉店标准化、体系化、品牌化发展添智赋能增效。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贺祖斌
 
 
  “十三五”以来,我区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我区高等教育仍存在数量不多、层次不高、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
 
  建议:一是扩容增量,加大南宁高教园区和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投入,合理新增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构建与壮美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数量和类型结构。二是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实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项目,加强现有学位点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构建与创新型广西建设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三是优化整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状况,重点对准广西创新发展九张名片,鼓励高校部署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加快紧缺空白专业设置,构建与“三大振兴”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
 
  创新民主协商方式助力处置“烂尾楼”
  韦 宁
 
 
  “烂尾楼”成为了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一大“痛点”。解决“烂尾楼”问题,既要有依法依规处置的“硬手段”,又要有协商沟通的“软措施”,而民主协商就是“春风化雨”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建议:一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立工作协调小组,便于民主协商小切口介入,将开发商的复工续建责任具体化,同时政府把“烂尾楼”治理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范围。二是依托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研判,加强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动态管理,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三是规范开展民主协商,发挥阵地、平台和渠道作用,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矛盾,建立利益诉求表达和沟通机制,创设相应的协商平台和渠道。四是由政府或其职能部门牵头,组织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房管、监察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成工作组,多方协同综合施策,确保协商成果落地落实。
 
  用好当地资源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
  黄益斌
 
 
  我区2020年12月塑料制品产量为15.23万吨,同比增长101.72%。2021年1月1日我国史上最严“限塑令”正式出台,但我区相关行业企业在生物可降解和全降解塑料核心技术专利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广西有不到10家注塑生产餐具企业,注塑设备仅200台左右,还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建议:一是相关部门组织力量,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合成、改性和回收处理技术攻关,引导注塑企业从生产不降解到可降解到全降解制品转变。二是加强可降解材料的宣传引导,防止公众被“伪降解”塑料误导。三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给予政策扶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的稻秸、木材、麦秸、玉米秸、甘蔗渣、谷壳等生物基,尤其是使用谷壳生产可降解材料代替纸质餐具。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塑料垃圾的产生,提高塑料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龚文颖 王春楠/整理 徐天保 何学俏/摄)
 

Copyright© 2020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宁市凯旋路2号 邮编:530021 联系电话:0771-4952554 电子邮箱:gxzx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