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在协商】“协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汇聚民族团结力量

发布时间:2022-10-22 09:15:00  来源:广西卫视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以来,自治区政协围绕如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展开专题调研,分析存在问题,研究对策建议。本期《桂在协商》为广西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协商建言。
 
 
访谈嘉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深刻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深刻领会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深刻领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干部主线意识还不够强,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要求不够到位。一些干部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大势和广西民族工作在全国大局中的位置作用认识不清,对我区为什么建设、怎么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认识不足等等。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百千”工程。目前,全区共有全国、自治区、市级、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572个,这是非常可喜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镇空白点,对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支撑不足这些情况。
 
  我们建议,将民族政策法治规划纳入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开展全民化、常态化的宣传,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氛围。我们自治区政协委员,要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落实下去、把八桂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我认为,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来改进民族工作的意识还需要增强。例如,一些地方和单位简单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等同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展示展演,更多体现的是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可以多做一些体现增进共同性的工作。此外,我建议完善领导体制和考评考核、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机制,例如可以考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另外还有一点,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试点”改革,也在某些领域开展了试点,比如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在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试点,钦州市政协也在企业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委员联谊基地试点,群众反映很好。建议自治区层面加强“试点”工作的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效果好的可以示范推广。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自治区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在不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保障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基础。但是目前广西还没有出台关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利用法治手段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我认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三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四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必须要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和推进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高位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二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民族工作委员会等议事协调机构的优势作用;三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调整专项绩效考评,更加突出民族工作主线。四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列入自治区年度督查计划,强化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社会监督和民族工作部门业务监督相结合。
 
  我们要在深化创建内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扩大社会参与等方面下功夫。一是以融的工作理念促创建,在南宁市和柳州市已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命名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推荐桂林市、贺州市等5个市申报,争取到2025年我区所有市都要获得国家民委命名;二是以新的工作格局促创建,深化“三个并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散居地区并重、城市与农村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的创建格局;三是以严的工作制度促创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的主体,已经由部门升格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四是以实的保障措施促创建,调整补助市县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工作经费,并形成长效保证措施。
 
  去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中央有关文件提出了“在试点基础上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决策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可以说这个《决定》就是我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最好的顶层设计。关于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积极协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二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以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支撑我们对“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三是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民委委员制,加强部门合作,实现横向衔接和纵向贯通相结合;逐步健全完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实践创新、组织保障等体系。
 
 
  要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还要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基础;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推进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事实上民族工作还面临着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地方政府必须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着力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广泛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渠道和多元模式,发展互嵌式的多民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才能夯实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
 
  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必然要经历“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因此对建设示范区多方面意义、建设示范区的规范标准如何设定,以及示范区内外各民族实现协同治理、共同发展的模式等等,还需要包括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展更多、更深入的实地综合调研,协助政府和群众从探索实践中归纳总结出具有“典范性”,也就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政策措施和具可操作性的建设标准。
 
  首先,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党中央要求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依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三,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件或事件,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和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要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始终在社会综合治理的大格局下平稳运行。
 
  连线嘉宾:
 
 
  为做好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十一次常务委员会议“建立健全保障措施和推进机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专题调研工作,玉林市政协及所辖县(市、区)政协委员,共组成22个调研组开展随访工作,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全面深入了解玉林市保障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情况。委员们通过参加随访,切身感受到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取得的积极进展,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增强了信心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落实各学段教育内容和课时要求,开好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用好国家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国旗、国歌等国家标识,立体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到文化和旅游工作之中,努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合理利用,策划开发一批乡村民俗演艺、民族节庆、非遗文创、农耕文化体验、历史文化体验等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将进一步打响“壮族三月三”“刘三姐文化”等文旅品牌,持续开展全媒体多方位的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将积极推进南宁、桂林、玉林、北海等市用好当地文化特色,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将规划和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街区、村镇,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和非遗文创产品;将组织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贡献。
 
  结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奋斗。
 

Copyrighto © 2019 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凯旋路2号 邮编: 530201联系电话 : 0771- 4952920 电子邮箱 : gxzxweb@126.com

桂ICP备13004002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