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鹏:青年要以伟大复兴为己任

发布时间: 2021-08-13 08:22:00 来源: 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这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代号召和殷殷期盼。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仍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紧跟着中国共产党打破一个旧世界”,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把青春奉献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中国青年始终把自己的理想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赞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志存高远,当仁不让、当之无愧地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指引奋斗方向。伟大的时代呼唤青春的力量,伟大的目标指引奋斗的青年。一百年来,中国青年会聚在党的光辉旗帜下,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频共振,为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和实践揭示,中国青年只有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不懈奋斗的根本目标,作为学业选择、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的优先标准,作为战胜困难挫折的高远信念,把人生理想真正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成就一番幸福而伟大的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青年,更成就青年。一方面,它指引和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不能囿于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站稳为国为民“永久奋斗”的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壮丽青春,实现人生最大价值。另一方面,它指引和要求新时代中国青年在重担、难关、风险和考验中,在面对困惑彷徨、荆棘坎坷和逆境挫折时,要眼光远大、信念坚定,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让梦想在奋斗中实现、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精神动力。使命是方向,也是动力。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的奋斗征程,不仅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更为根治“空心病”、建功伟大时代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首先,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了自信的力量。当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伟大壮举,鼓舞着新时代中国青年以青春勇担当的精神,以更加昂扬向上的斗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阔步前行、建功立业。其次,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供了自强的力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广大青年涵育自强精神的过程。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使命、保持奋进姿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接续奋斗中谱写青春新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时代要求。毛泽东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最好的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百年光辉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练就过硬本领中担当时代重任,既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还要勇于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中展现出英姿。新时代中国青年还要在拼搏奋斗中开创美好未来,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征程的“赶考”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系东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桂ICP备13004002号-1

网站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凯旋路2号   邮编:530201

联系电话:0771-8802114、8802115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