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构建“三种模式”聚力消费扶贫

发布时间:2020-12-08 08:18:00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扶贫网
  灵山县通过构建“多方联动、双线销售、合作共赢”三种消费扶贫模式,凝聚后盾帮扶和社会力量,提升农产品价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力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循环发展,有效提升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截至目前,通过消费扶贫的助力,全县12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18182户82718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一、多方联动,凝聚全县力量参与
 
  灵山县将消费扶贫纳入定点帮扶单位考核范畴,打造扶贫销售链条,构建扶贫消费联盟,推动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
 
  一是纳入帮扶成效考核,推动后盾帮扶发挥作用。灵山县将消费扶贫纳入脱贫攻坚定点帮扶的考核范畴,作为帮扶实效的重要参考,推动全县225个市县级帮扶单位,通过组织开展“爱心认购”等活动、依托“电商销售点”“爱心驿站”等平台和1.7万名帮扶干部自发购买,以及号召社会组织、人士参与购买等方式,帮助销售辖区内贫困村或贫困户农特产品,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很好地让产品销售无忧。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帮助贫困群众销售荔枝、柑桔、番石榴和鱼等50万斤、土鸡土鸭3万羽、生猪500多头,销售额500多万元。如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开展“县长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活动,直接由党政领导干部带头销售水果等产品10万多斤,金额多达100万元。
 
  二是打造扶贫销售链条,推动民营企业成为主体。灵山县借助网红“巧妇9妹”和县内电商企业的优势,建设了“双核三平台五基地”,打造农产品扶贫销售链条,建立服务站17个、村级服务点200个、电子商务企业(网点)500多家,共有电商协会会员企业426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11家,涌现出以“巧妇九妹”甘有琴、“电商达人”黄忠文为代表的电商标杆人物和千年荔园、香下人、陆鼎记等一批优秀电商扶贫品牌,辐射带动全县的快递、仓储、物流等产业的大力兴起发展。同时,坚持物产购销贫困户优先、收购价格贫困户优先、爱心微助贫困户优先等“三个优先”,累计帮助全县各地果农销售荔枝、皇帝柑、百香果、芋头等农特产品10万多吨,销售额约15亿元,直接带动3600个农民工创业,直接或间接受益贫困户5000多户。
 
  三是构建消费扶贫联盟,建立电商扶贫发展基金。灵山县由党群电商协会牵线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构建电商、旅游、电信、影院消费扶贫联盟,形成带动贫困村加快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推动贫困村的发展。电商协会商定把线上产品的销售额的3%或每寄出1件商品提成1元、看一场电影捐1元、购买一张旅游公司门票捐1元、购买1张景区扶贫套票捐8元、供销e家销售额和电商协会会员费的3%捐助等方式,筹措扶贫发展资金,建立电商扶贫发展基金。目前,通过该消费扶贫的方式,电商扶贫发展基金已累计超过120万元,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用于开展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村电商创业培训和资助贫困家庭等方面。
 
  二、双线销售,实现产品供销循环
 
  经过精准扶贫,灵山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荔枝、优质稻、甘蔗”四大扶贫主导产业,这四大产业产生的消费品在一年四季中依次轮流销售,实现了“线上和线下”永不停息的双线模式。
 
  一是线上线下并用,拓展销售途径。灵山县通过举办“我为家乡代言”电商大集、党旗领航·电商扶贫“七一红色购物季”“暖心同行”等系列活动,推动贫困村特色物产实现产销“短、平、快”流通。截至目前,全县线上线下销售荔枝等农特产品8万多吨,销售额超过10亿元,有效形成了多渠道销售产品的“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如在2019年灵山县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电商+贫困户”结对销售荔枝首发仪式上,首批结对销售的“妃子笑”荔枝从这里发往区外市场,而且每销售1件荔枝,电商就捐出1元钱助力扶贫。“电商+贫困户”结对销售荔枝,不仅给农户带来了收益,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全县快递、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区内外市场,打响灵山的知名度。在活动现场,通过电商销售共发出“妃子笑”荔枝5000件,共5万斤,销售金额80多万元。
 
  二是搭建供销桥梁,打通供应链条。灵山县通过举办“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贫困村名优特产展销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特色物产会”等活动,开展“贫困村特色物产进超市”行动,对接大型超市“开辟”专柜,搭建供销桥梁,不仅拓宽了贫困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很好地保障的农产品的供应。截至目前,全县共组织展销20场次,帮助销售荔枝、百香果、茶叶、葡萄酒、禾花鱼、农家蜂蜜等产品,金额多达300万元。如举办2019年灵山县荔枝文化旅游节“一村一品”扶贫名优特产联展会,突出“名优特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主题,组织121个贫困村、200多种名优特产参展,现场参观展览的客商(游客)多达一万多人次,销售成交金额约20万元。
 
  三是发挥牵线作用,不误防疫扶贫。疫情发生以来,为推动农产品产得出、销得出、收益不减,实现产业持续发展,灵山县充分发挥964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牵线员”作用,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深入排查摸清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并通过协调本地商贩,以及依托电商、QQ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联系客商收购。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共帮助销售柑桔、辣椒、甘蔗等农产品460多万斤,销售额达750多万元。如新圩镇平王村种植有柑桔1500多亩、挂果600多万斤,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疫情防控期间,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和帮扶单位通过联系外地客商、本地农商城批发商和借助微信等消费扶贫方式,实现柑桔销售额1800多万元。
 
  三、合作共赢,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灵山县构建“党建+”等合作共赢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品牌,培育产销队伍,有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和影响力。
 
  一是推行“党建+”模式,提升农产品有价值。灵山县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党建+”发展模式,发挥农村党支部发挥牵头作用,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由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和购销服务,由基地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收购,同时引进企业进村帮扶,确保农产品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都有保障,提升农作物管护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十三五规划贫困村——伯劳镇盆山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依托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并引进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将玉兰花种植培育成了脱贫致富支柱产业,全村种植玉兰花1500多亩,年产值达到1500底盘万元,覆盖全村90%的农户,实现村级集体经济8万多元。
 
  二是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美誉度。灵山县在全县范围内,收集19个镇(街道)154种(类)特色物产信息:包含121个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75家、覆盖带动2651户贫困户以及497个特色种养大户的信息,形成扶贫信息数据库,培育本地特色产业,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环保”“有机栽种”等资质的申报认证。目前,全县打造了“魅荔灵山”“柑美灵山”等农产品品牌,灵山荔枝、灵山凉粉获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灵山香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宇峰”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认定,“灵山荔枝”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特产品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网店及超市畅销的“顶尖货”,如新圩镇邓家村千年荔枝、灵城街道白水村皇帝柑、石塘镇镇安村麻竹笋、丰塘镇英榜村茶叶等。
 
  三是培育产销队伍,提升农产品影响力。灵山县以党群服务中心、“供销e家”、惠农网等为载体,通过培训支持、金融支持、土地支持、用水支持、用电支持等措施,把村干部、农村能人、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工培育成产销对接生力军,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打造产销对接队伍,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影响力。如,三海街道新大村的廖春兴既是村团支书,也是远近闻名的“电商达人”,他不仅利用电商渠道帮助村内群众销售荔枝等农产品,还带动了26户贫困户发展荔枝产业,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创收”的目标,每年为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10多万元。□ 施国钊  苏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