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见闻

发布时间:2020-06-01 08:24:00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政协报

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

——环江毛南族整族脱贫见闻

 

  5月26日,天空放晴。记者从环江县城出发,前往距县城三四十公里的毛南族聚居地——下南乡采访。

 

  一路上几乎都是盘山公路,有的“之字”落差上千米,汽车只能缓慢爬行。放眼望去,喀斯特群山层叠,满目青翠,“石头山上的森林”名符其实。石头缝的“帽盖地”“点石成金”,一株株玉米已经含苞,一簇簇蚕桑、广豆根药吐着嫩芽,路旁一排排香椿树散发出阵阵清香。

 

  沿路几乎没有一块裸露的土地,也少见司空见惯的标语,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农村少了“穿衣戴帽”的鲜亮色彩。这样的别样风景,少了一些华丽,多了一分朴实,却是环江扶贫工作求真务实、扎实有效的真实写照。

 

  毛南族属于全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有毛南族6万多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毛南族生活在喀斯特大石山区,山区地少、贫脊、闭塞、干旱,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举旗定策,勇挑重担,克难攻坚,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2019年,该县包括毛南族整族如期脱贫。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环江毛南族的整族脱贫作了重要批示,激励毛南族人民更加奋发向上。

 

  建档立卡,是稳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保证。在下南乡南昌屯,记者走进毛南族村民谭国营占地140平方米的砖混二层楼房,只见地板铺上了洁净的瓷砖,屋里接通了自来水,家里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煤气灶等电器和家具一应俱全,墙上挂着的“2019年度扶贫受益明白卡”上,标明该户获得产业扶贫资金12000元、农业补贴602元、学生1人教育保障补助2030元、养老金补助1452元、高龄补贴1人460元、政府代缴基本医疗保险4人880元、代缴养老保险2人200元。另外,还有“帮扶联系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等,明明白白写着帮扶干部、家庭医生的姓名、电话。

 

  谭国营告诉记者,他全家5口人,今年52岁的他目前担任村里的护林员,爱人做零工,一个孩子外出打工。2019年,他利用政府帮扶资金,养了8头牛、20头猪,年底出拦,收入6万多元,加上种地和打工收入,脱了贫困帽子。谭国营对记者说:“只要自己不怕苦,加上政府帮扶,一定能改变贫困面貌。”

 

  像谭国营家庭一样,环江2016—201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6.59万人,其中毛南族减贫14152人。

 

  发展产业,是毛南族脱贫致富的关健。在一个个山坳里,记者目睹一片片十几亩、几十亩的连片蚕桑种植基地。驻村干部告诉记者,种桑养蚕是该县的支柱产业。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探索出“山上种树、山下种果、地里种桑、树下养鸡、周边绿化、栏中养牛”石漠化治理模式,推动绿色生态扶贫产业发展。

 

  该县选定桑蚕、油茶、香猪、菜牛、广豆根药材等作为县“5+2”、村“3+1”特色产业,累计向4083户毛南族贫困户发放了3600万元奖补资金和8600万元小额信贷金支持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达到19.6万亩,“三特”水果13.17万亩、核桃17.1万亩、林业(松杉)93万亩、油茶9.7万亩。该县成立和引进蚕茧丝绸生产企业5家。2019年,生产蚕丝2200吨。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带来了经济效益。

 

  下南乡波川村将本村500多亩的坡地流转出去,以“公司十农户”的模式建立起水果和桑树种植基地,村民通过租金和务工增加了收入。

 

  养牛和药材种植也是一项特色产业。下南乡通过“贷牛还牛”、建设栏舍、种植牛料草等模式,发展肉牛、肉羊新产业。他们还大量种植广豆根药材,广豆根成了毛南族群众的“发财豆”。

 

  教育扶贫,是毛南族整族脱贫的重要举措。在下南中学,打破了记者对贫困地区学校破旧的印象。这里的校园亮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一处优美的风景点。近年,政府投入上千万元提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中学现有500名学生,95%以上是毛南族,学生全部住宿,学费、住宿费全免,午餐有伙食补助。该校把毛南民歌、毛南民族体育、毛南傩面绘画等引入课堂,培养民族传承的人才。

 

  近年,环江累计投入7.2亿元,为毛南族新建学校(办学点)或改善办学条件72个村,解决了4500名毛南族学生就学问题,毛南族贫困家庭学生100%享受教育资助政策。近年,全县有10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其中毛南族学生2人。

 

  在环江,毛南族实现了从“毛难”至“毛南”的嬗变,石漠大山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今,环江美丽的毛南民族风情,壮美的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毛南族的明天会更好!□ 农 超 吴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