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模式”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0-03-13 09:19:00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扶贫网

  都安瑶族自治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后续扶持和管理上来,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在“基础设施、安置管理、产业配套、政策保障”等方面主动创新,开展“一齐全二差异三扶持四保障”扶持工作,实行安置区“都安模式”,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一、“一齐全”即公共服务设施“软硬件”配套齐全

 

  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个各方面的资源,加大易地扶贫安置新区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财政资金重点向医疗保障、公共教育服务、精神文化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倾斜,尽快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其创业发展增收致富。医疗保障方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目前,全县与安置新区45081人签约,已完成签约100%,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和精准扶贫救助档案,对建档立卡搬迁参合参保群众政策范围内费用全兜底,有效避免搬迁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公共教育服务方面,每逢周末、寒暑假开设科普知识、兴趣绘画、文明礼仪、心理辅导等少年公益课程,为搬迁群众子女教育提供扶智扶志教育服务,促进贫困户子女尽快融入社区生活。精神文化方面,经常组织开展广场舞、健身操、乒乓球、象棋等文娱活动,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融教于趣,满足安置新区居民的各种文娱需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全县2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配套有小学(或可就近就学)、幼儿园(含就近)、医疗卫生机构(或可就近就医),配套覆盖率100%。搬迁群众上学就医得到根本保障,彻底解决迁出地上学难、就医难问题。同时,在2000人以上安置点修建广场、运动场所和活动中心,丰富搬迁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二、“二差异”即“差异化”社区管理

 

  都安县探索实施“差异化”社区管理模式。一是在中心村和乡镇安置点,按照党政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社会联动与搬迁移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安置点后续管理工作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由乡镇选派2至5名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政策业务、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常驻安置点,与搬迁群众共同做好搬迁安置和后续管理工作。2016年以来,各乡镇先后选派66名干部驻点,组建党支部11个,推选楼栋长116名,构建“乡镇-村(居)委会-安置区-楼栋长”上下联动的后续管理机制。二是在城区安置点,新成立县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城区安置点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在3000人以上安置点新设立勤兴(拉烈刁江古镇安置点)、红星(下坳街上安置点)、安北(城北安置点)、仙琅(八仙安置点)4个新社区,按村(社区)标准配备编制和经费,建立健全安置区基层组织体系,将安置点搬迁移民纳入社区管理。安北社区七星安置点组织移民实行轮值制度,安置区11栋楼按楼轮流负责卫生清洁,每栋楼负责1个星期,周而复始,安置点整洁有序;仙琅社区率先设立便民微信群,由社区干部轮值当群主,24小时为搬迁群众服务,搬迁入住各事项均由群主在群内发布,即时解决搬迁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全县各安置区实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将村、乡镇集中安置点全部纳入当地派出所警务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同时在3000人以上安置点安装摄像头,成立警务室,选派驻点民警,通过人防技防手段综合治理安置区社会治安,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三、“三扶持”即产业配套稳“收入”

 

  一是全覆盖实施“贷牛(羊)还牛(羊)”产业项目。按照“企业牵头、政府扶持、农户寄养、贷牛(羊)还牛(羊)、还牛(羊)再贷、滚动发展”的运营模式,全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均以户为单位参与“贷牛(羊)还牛(羊)”产业发展,采用由合作社(企业)寄养的方式,每户寄养1头牛或5只羊以上,按年度收益分红。其中2018年度参与牛(羊)项目的8246户搬迁贫困户,2019年到期获得收益金共926.97万元,户均收益1000元以上。二是“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都安县对规模500人以上的13个安置点都征收预留了10亩的土地作为产业用地,在搬迁过渡期(2016年至2020年)以零地价、零租金、建厂房的优惠政策引进企业创办“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13个,已引进康音电子厂、乐宜玩具厂、祥云电子厂,地苏草藤竹芒编织公司等8家企业入驻生产,已安排就业1494人。这8家企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搬迁群众只需经过短时培训即可上岗。安乐搬迁安置新区2016年入驻的乐宜玩具厂“扶贫车间”,工人主要从事玩具涂料包装工艺,操作简单,搬迁群众在短时间培训后就可上岗,入厂就业的96名,搬迁劳动力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上;八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祥云电子厂可容纳工作岗位数350人,目前已招工人数2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数178人,占比62%。三是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转移就业。通过粤桂协作,定岗、定向输送劳务转移就业,2016的年以来共有12286人外出务工,其中区外务工4804人,区内务工7482人。通过后续扶持及就业创业,2016年以来建档立卡搬迁贫困人口累计实现脱贫8740户39480人。

 

  四、“四保障”即多措并举保“融入”

 

  一是制定出台《都安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管理办法》,实行党政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相结合管理机制。二是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机制,对于搬迁移民中生活条件困难,符合五保、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条件的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三是落实教育扶持政策,制定《都安瑶族自治县移民安置点随迁子女就读工作方案》,切实解决移民子女入学问题,做到不遗一户、不漏一人。四是落实过渡期生活保障政策,制定了《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过渡期生活补助方案》,发放每人每月300元的过渡期生活补助,连续发放3个月。目前,已搬迁群众在入学就医、救助补助、治安安全上均有保障,加上是县内安置,语言生活习惯上没有差异,能很快便能融入当地生活。□ 周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