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平桂区“五化统筹”抓易地扶贫搬迁

发布时间:2019-11-01 08:36:00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扶贫网

  贺州市平桂区党政领导班子坚守集体决策初心,顶住压力,坚持“五化统筹”,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城市化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子,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典范,更是平桂区城市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高站位谋划,推动实现搬迁群众“市民化”。平桂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易地扶贫搬迁这个历史机遇,决定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融入城市化发展进行总体规划,采取集中安置、集中就业、集中就学、集中管理、集中服务新模式,组织符合政策规定的搬迁人口大规模进城实现“市民化”,促进城市扩容,加速城市化进程。

 

  高标准管理,推动实现搬迁群众“居住社区化”。一是加强搬迁群众“自我管理”。成立平桂老乡家园自治管理委员会,建立完善安置小区管理公约,建立健全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自治管理机制。二是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管理、贫困户参与、公司保本微利”的模式,引入物业管理公司,为安置小区提供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保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设施维修、治安巡逻等物业服务。三是加强安置小区“和谐共建”。安置小区坚持群防群治原则,设立安置区警务室,加强平安志愿者、调解委员会等6支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高质量配套,推动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园区化”。一是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制定出台《平桂区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困难户劳动力就业实施方案》,开发城镇环卫、市政设施维护、市政保洁绿化、小区服务协管、门卫保安等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了129名搬迁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二是建成了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出台实施《平桂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扶持规划(2017-2020年)》等文件,鼓励企业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安置小区搬迁群众就业。目前经扶贫、财政、人社三方认定扶贫车间31家,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多达3000多个。三是培训了一批技能合格移民劳动力。四是搭建了一批输出就业平台。

 

  高效率服务,推动实现搬迁小区“服务惠民化”。一是便民服务实现“一证通办”。二是生活服务实现“一住即享”。平桂老乡家园搬迁群众一入住,即可享受价值2000元的生活用品补贴;入住后至少可享受十年内免除物业费、垃圾清运费、电梯运行维护费、公共水电费等管理费用的优惠政策,打消搬迁入住后生活成本顾虑。三是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完善交通出行体系,搬迁群众一出门口便可享受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公交线路等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完善文娱生活体验圈,搬迁群众在小区内或附近便能体验平桂文化体育中心、图书馆、西湾街道成熟的市场商场等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和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优质医疗康养服务,周边配置西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老乡家园医疗服务站、区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切实保障搬迁贫困人口的健康。

 

  高起点推进,推动实现搬迁群众“教育多元化”。一是基础教育全覆盖。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和安置地教育资源供给情况,按照“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及时调整教育规划布局,与安置小区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成平桂第一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4所、平桂实验小学、平桂文华学校(九年一贯制)、平桂高中等学校,确保教育学位能够满足搬迁群众子女就学需求。二是民族教育“斩穷根”。2018年9月,489名土瑶学生顺利到平桂区文华学校过渡就读;同时以瑶族文化为基础,规划建设平桂区民族学校,按建设进度2020年秋季可实现招生办学。。三是职业教育助增收。依托贺州学院、贺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资源,通过集中到学校(培训机构)或“教育下乡”下沉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培训。2018年以来,共开展农业技术、农产品食品加工技术、工业文化旅游产品加工技术、营销艺术、缝纫、竹编、灯饰加工、瑶绣、粤厨等各类业务技能实用技术培训129班(次),参训贫困劳动力5452人,不断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夯实了稳定脱贫的基础。□陈建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