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协常委视察团赴河池视察侧记

发布时间:2019-09-07 10:22:00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政协报
让山里人过上山外幸福生活
——自治区政协常委视察团赴河池视察侧记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给我们修建了舒适的住房、宽敞的道路、漂亮的学校和文化活动场所……让我们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过上幸福生活。”河池市天峨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吴兆利的心情十分激动。
 
  这是9月2日至4日,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率自治区政协常委视察团赴河池市,就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政策、产业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开展视察时的一个感人镜头。
 
  山里人的城市新生活
 
  “我是一个山里娃,祖祖辈辈住在大石山区……小时候,我向往外面的世界,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走出大山。我有过努力,也曾经有过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的经历,但由于自身技能水平不够,最后还是回到老家生活。”
 
  吴兆利是天峨县六排镇令当村人,向往外面世界却又没能力的他,本以为一辈子就过着和祖辈一样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彻底改写了吴兆利的命运。
 
  吴兆利搬迁到县城的长安家园安置区吉祥小区居住后,生活条件变好了,子女的入学问题也解决了,他便想着如何发展。
 
  在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帮助下,吴兆利通过申请小额扶贫贷款资金,在长安家园农贸市场开了一家餐饮店,早上卖早餐,白天卖快餐,月收入2000多元。
 
  客源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不再为生活担忧,爱好山歌的吴兆利便利用晚上时间,组织群众歌手在长安家园文化广场搭台唱山歌,抒发喜悦之情的同时,也赞叹党的政策好。
 
  来自5口之家的牙金玉,原来住在天峨县更新乡上景村,如今也搬到了长安家园,在小区内的扶贫车间东艺丝花工艺制品厂就业。
 
  从农民变市民,生活发生了巨变。环境变漂亮,生活很舒适,但生活开支全都靠买,又不知道通过什么增加收入,牙金玉曾一度感到迷茫,甚至有了放弃易地扶贫搬迁的念头。
 
  很快,政府在安置区里引进企业创建了扶贫车间,吸纳搬迁户就业,还提供岗位技能培训。
 
  打消顾虑的牙金玉马上报名应聘,刚进厂一个月便拿到1600元工资。通过培训,她很快适应了车间工作,变成了熟练工,如今,还当上了副厂长,到手月工资3000多元,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更多的搬迁户在扶贫车间就业增加收入。”牙金玉说。
 
  牙金玉就业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丝花工艺产品。目前,已有228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这个扶贫车间工作,并辐射长安家园600多人居家领料加工。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欧美市场。
 
  近年来,天峨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以超常的措施、超强的毅力,克难攻坚,强力推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在没有一寸平地的层层山坡深壑上建起了44栋楼房,提前完成“十三五”1702户7502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创造了难度仅次于龙滩水电站搬迁建设的“天峨奇迹”。
 
  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工作中,天峨县紧紧围绕“和谐新城、宜居新城、文明新城、富裕新城、平安新城”目标,大力实施“基层党建服务工程”“公共设施服务工程”“创业就业服务工程”“文化活动服务工程”“社区治理服务工程”五大服务工程,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说党好”
 
  2017年,韦美恒一家从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镇德雅村搬迁到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老乡家园,如今在小区内的制衣厂扶贫车间工作,月收入1500元,丈夫在建筑工地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扶贫车间开在家门口,就业顾家两不误。像韦美恒这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在老乡家园有不少。
 
  老乡家园内,开设有制衣、竹藤草芒编织扶贫车间,建有农民工劳务技能培训点,为入住群众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十三五”期间,都安需搬迁10696户46816人,搬迁任务居广西之首。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都安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创建扶贫车间和促进转移就业,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两不愁”问题。在每个安置新区预留5-10亩的产业用地,以零地价、零租金建厂房的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建扶贫车间,建成扶贫车间13个,安排就业岗位3000多个,实现“一户有一人就业”,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从农民到工人转变,保障后续稳定发展。
 
  同时,都安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促进转移就业,2017、2018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深圳宝安广西都安劳务协作现场招聘会。目前,全县共有外出务工人员195716人,其中2016—2018年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为57035人。
 
  午后的都安,艳阳高照。
 
  老乡家园内,从全县多个乡镇搬迁至此的群众围着视察团成员,纷纷分享从农民变成市民的喜悦。
 
  张木英一家来自都安隆福乡隆旺村,搬到老乡家园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顾孙子。
 
  “在这里过得很舒服!很好!”张木英爽朗地笑着,与蓝天立拉家常。
 
  “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山里人也能过上好日子。”
 
  “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要感谢党中央、感谢习总书记。”蓝天立说。
 
  不远处的墙壁上,一行“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说党好”的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天峨县长安家园安置区内。几个老人在老年活动中心悠闲地下象棋、打牌,几个中年妇女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心地打乒乓球,一些群众则在图书室内认真地看书。
 
  高中肄业的刘小琴,坐在图书室内翻阅文言白话对照本的《诗经》。“多看点书有用处。”她微微笑道。
 
  去年9月,刘小琴家从天峨县八腊乡老鹏村搬迁至此,她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外出务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
 
  “等孩子再大些,我也出去找一份工作,生活会更好。”刘小琴憧憬着新生活。
 
  “用绣花功夫做好后续工作”
 
  视察团先后在都安、天峨实地视察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示范园区,走访看望贫困户、查看扶贫车间后,如何让搬出来的贫困群众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农民转变成市民,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成为视察团成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9月4日,视察情况反馈会上,常委们围绕视察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应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支持力度,加强优惠政策的延续性,针对发达地区定点招商,让贫困户更好地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自治区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钟学荣说。
 
  “好政策需要好落实,好落实需要好作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作风建设少不了。要让政治作风严起来,纪律建设立起来,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纪委副书记何敏认为。
 
  “自治区层面统一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指导性文件,根据安置点人员规模,尽快明确机构建制和职责职能,实现高效管理,确保贫困户能够尽快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自治区政协常委、河池市政协主席黎丽提出。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海洋局局长蒋和生说:“进一步加强搬迁小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群众致富。”
 
  “聚焦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的对接,依托大市场,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自治区政协常委、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扬生建议。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用材林研究所所长杨章旗说:“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好的资源优势,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打好生态牌。”
 
  蓝天立主席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重点工程,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关键举措,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而营商环境则是促进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要下足绣花功夫,发扬斗争精神,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确保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要打好组合拳,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要跑出加速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应该在这当中找到履职方向和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作出应有的贡献,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视察活动结束了,依依惜别河池这片革命红土地,常委们道出了共同心声:
 
  “衷心祝愿老区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甜蜜。” □ 记者 覃文宇 通讯员 肖亮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