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氏黑猪是这样长成的——探访隆林农氏集团扶贫车间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9-02-26 11:24:17   阅读次数:次   来源:广西政协报

农氏黑猪是这样长成的

——探访隆林农氏集团扶贫车间系列报道之四

  

  “猪当羊牧,草当粮种。”这种返璞归真的大自然生态成长理念,是隆林农氏集团可拉山黑猪实施原生态养殖的策略,在肉猪出栏前3、4个月,就采取放牧养殖的模式,将猪放归山林以自主采食牧草为主。

 

  在可拉山黑猪放牧基地,记者看到,该基地用铁棚搭建了两排敞开式的猪栏,每排猪栏用砖头彻起10多间小间猪栏,每个小间通过宽敞的过道与运动场相连,运动场一侧有一个门口与一个约40平方米的水池相通,池内的水约有1米深,池边有一条水管往水池注水,水池的另一头则通向四周有铁丝网围栏的宽阔草坡地,草坡地里的牧草到处有被猪拱过的痕迹。

 

  “这个是黑猪的专用游泳池,水管里的水引自山中的山泉,不用抽水机抽,是自然引流过来的,水质很好,我们的员工平时口渴就直接喝。”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文志说着,拿起水管对着嘴就“咕嘟咕嘟”痛饮了两口。记者接过水管,用水冲了一下手,感觉水管里的水清澈凉爽,忍不住掬了一口来喝——一股山泉水的清冽甘甜!

 

  时值中午放牧时间,只见2位管理员依次打开猪栏的门,皮毛油亮的一群群黑猪争先恐后地跑到运动场上拱泥撒欢。说是运动场,其实就是布满猪蹄印的一个篮球场大小的一片泥地,由于黑猪经常在这里“运动”,地上的牧草基本只看到草根和一些灌木。撒欢了一阵后,一些胆大的黑猪就你推我搡地朝着游泳池方向“试水”,最终被推着往游泳池里扑腾,一番水上运动后,黑猪群开始大量涌向山上的牧草地进行“自助午餐”。

 

   “圈地放牧是改良版的黑猪放牧模式,刚刚开始时,我们把第一批500多头黑猪直接放到山林散养,结果到收猪的时候,有近100头猪没了踪影,估计都成了真正的野猪了。”农文学说。

 

  据了解,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隆林黑猪历史悠久,肉质具有胶原蛋白丰富、甜香味美、脂实不腻等特点,但由于其生长期较长,见效相对较慢,成本比饲料养的白猪高30%~50%,所以规模养殖户很少饲养,有一段时间原生态黑猪肉淡出了人们的餐桌。为了保持隆林黑猪肉的原生态口感风味,农氏可拉山黑猪采用自然生态养殖模式——放牧养殖模式,让黑猪在自然良好环境中养殖,养殖周期为240~360天,坚持“绿色、天然、健康、安全”的原则,每天给予生猪一定时间的放养,将猪放归山林,猪在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中拱食、运动,吃的是自然牧草等绿色食品,健康状况自然很好,不必添加什么化学药品进行保健治疗,因而无药物残留。

 

  黑猪养殖采取先喂料后补草养殖方式。仔猪期间,实施圈舍饲养,为了加快其生长定型,先喂食高蛋白高淀粉的配比饲料。该公司的饲料以大豆、玉米等为主要原料,按公司的“秘方”进行发酵配制。黑猪达到架子猪之后,采取牧草拌料养殖模式,饲料中开始拌入切碎并通过发酵处理的牧草,按黑猪每餐饲料使用量标准,按阶段投入30%~60%的配合饲料量,食完饲料后,再按每头5~10斤投入优良牧草,以补充食饱为宜。随着生猪体重的增长而增加牧草比重,最高牧草占日粮达70%以上。整个养殖过程,喂养的饲料和草料统一由公司配送到各养殖基地,签约的各个合作社和养殖户也统一到公司领取,统一养殖规程,确保黑猪肉质质量。

 

  自然生态养殖模式加上牧草运动型养殖,隆林农氏可拉山黑猪肉以皮厚脂实肉香,极佳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高档的原生态食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供不应求,生猪出栏价格高于普通肉猪30%以上。 □ 记者 农 超 李华毅 通讯员 廖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