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尼勒克:精准扶贫从漫灌到滴灌 输血走向造血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中,尼勒克县紧扣实现贫困对象 “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为主要路径,以争取和凝聚人心为根本要求,坚持“两年脱贫、两年巩固、一年提升”,确定2017年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脱真贫、真脱贫,坚决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精准施策,落实落细
对标贫困县摘帽23项指标、贫困村退出18项指标和贫困人口退出10项指标,精准摸排、逐项销号、查漏补缺。培育产业“拓新路”,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深入实施13个贫困村“155111” 增收致富保障工程,采取扩大规模、市场运作加大农特产品开发。创新推进就业“四个一批”,大力实施“菜单式”课程、“点单式”培训5150人次,创建乡镇、村居就业扶贫车间84个,开发扶贫就业岗位983个,实现3789人转移就业脱贫;不断拓展疆内外劳务输出合作基地,持续为贫困对象“造血通脉”,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家”。易地搬迁“安新居”,实行整合资金、捆绑政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筹资近1.5亿元用于建设27个安置点“九到农家”工程;以“进村入户”末梢型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农村屋前屋后“五化”建设,力促13个贫困村“五个全覆盖”( 新建农村通油400公里实现道路硬化全覆盖;加快建设中部乡镇集中供水一期工程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新建安居房1200套实现贫困户乔迁新居全覆盖;高标建成13所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安装2万户电视数字信号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户人”的问题。金融扶贫“注活力”,秉持“政银互动、信用支撑、精准放贷、发展生产”, 协调争取1.05亿元金融贷款,按照小额信贷1:7的比例,为每户贫困户担保贷款用于扶持发展,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生态补偿“促增收”,始终秉持“两山”理论,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跟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坡耕地综合整治、水生态治理等利民政策;沿S315、G218线两侧建设高密植、宽林带,环吉林台水库周边再造新绿,完成造林1.1万亩以上,通过转岗生态护林员,带动163户673人增收致富。扶志扶智“拔穷根”,实现569户1956人教育脱贫。
扶贫先扶志,既送温暖、送政策,更送志气、送信心;扶贫必扶智,优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率先推进15年免费教育,新建尼勒克镇九年制中心校,新增19所双语幼儿园,实现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全覆盖;持续实施“雨露计划”“双百双千”和农牧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扎实做好困难幼儿补助、困难寄宿生补助、贫困大学生补助,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政策惠民“保兜底”,实现932户1298人保障兜底。县财政筹资38万元为全县19万人民每人购买公众责任险和自然灾害险;贫困户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的困难贫困户予以全部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努力让贫困群众生病得到医治、健康得到保障。
二、产业发展,带动脱贫
在脱贫攻坚精准精细落实中,全县各乡(镇)场紧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迅速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多措并举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能力。苏布台乡把发展产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深抓民生项目建设作用发挥情况,让贫困户在扶贫产业中尽快脱贫。在现有的旱田馕、旱田面粉等食品加工产业和牛羊养殖育肥产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产业链上游拓展和下游产品上市工作。通过一园两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确保全乡4个村如期达标退出,彻底摘除贫困乡的帽子。
克令乡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666户2468人贫困户脱贫任务具体落实到人,以“五个一批”为主要路径,加快实施了畜牧业合作社、访惠聚帮扶、庭院经济、劳务输出等措施,使全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个贫困村达标退出。 作为畜牧业大乡,依靠富民产业提升双百工程,运行“合作社+基地+贫困农牧民”经营模式,同时,不断加强手工刺绣产业发展,成立民族刺绣合作社2个,接收贫困绣娘248人,月平均收入1220元,让贫困妇女成为家庭收入的半边天,并在旅游业、扶贫项目帮扶,社会帮扶、金融扶贫中下大力气,使贫困百姓人均收入达3026元以上。
目前全县已逐步实现旱田馕、刺绣、土鸡、蜂系列产品、树上干杏、养殖合作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通过精品打造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在金融、政策、服务、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打造地域特色产品,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刘帅 朱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