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

履职尽责真帮扶 ——上林县政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017-11-02 15:42: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上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有贫困村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619户,贫困人口81129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上林县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促进广大委员根据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扶贫方式,用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助力脱贫攻坚。

   

    落实产业助跑脱贫

   

    产业是脱贫之基、强县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上林县政协主席覃祯威说:“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产业助推脱贫。”上林县大力实施“5+X”扶贫产业,全县主导发展高值渔、山水牛、生态鸡、光伏电站、生态旅游等5大扶贫产业,委员们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依托行业优势,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走出了多条产业扶贫的好路子。

   

    龙头企业带动。县政协委员张天朝建立的两家公司,分别与西燕镇岜独村民合作社、北林村村集体经济合作,采用混合经营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5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辐射拉动全县13个生态鸡规模养殖基地发展,仅岜独村和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可提供就业岗位共50个,带动207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贫困户除了通过入股利润分成外,还可以通过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合作社带动。县政协委员覃桂荣积极发挥委员的示范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山水牛,吸纳31户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贫困户除了在养殖场务工得到工资外,还能按照签订协议5:5的比例进行年终盈利分红,已给贫困户分红12.6万元。另外,她还注重帮助贫困残疾人,聘用了8户残疾人贫困户家庭到合作社务工。
致富能人大户带动。县政协委员韦金佑成立的公司,以“公司+科技+合作社+农户”为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辐射带动上林县6个乡镇的群众发展农业种植,共建立了11个种植基地,实现了“1+1>2”的叠加效应,仅西燕镇岜独村就有286户1142人,其中贫困人口490人参与发展四季蜜芒种植,截至2016年,已给贫困户分红17万元。

   

    发展旅游助推脱贫

   

    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是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2016年,上林县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2017年,上林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依托,主导推动“三湖一寨一江一园”即大龙湖、云里湖、金莲湖、鼓鸣寨、大庙江、农耕文化园等重大旅游项目,这些重大项目推进了旅游产业和扶贫产业融合发展。

   

    在助推旅游扶贫中,政协委员着力从旅游长远发展、旅游发展模式、旅游拓展延伸等方面付诸实施。县政协立足于上林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大明山为依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提出了《关于全力打造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圈的建议》,并作为南宁市唯一的县份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进行发言,得到了南宁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当即作出批示,要求市委、政府有关领导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南宁市政协将该建议列入今年双月协商议题并进行了协商座谈,引起了各级媒体的聚焦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大明山生态旅游发展给上林、马山等环大明山县区贫困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县政协委员助力旅游扶贫还呈现了创新模式,如县政协委员、鼓鸣寨公司副总经理陆光健提出“四扶一共享”模式,即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和共享收益。县政协委员、非洲淘金成功人士吴思明返乡创建的“淘金乐园”,结合上林的淘金技术,融入非洲的风土人情,吸引众多游客到上林参观旅游。另外,他还优先安排园区所在地及周边村屯的贫困户到园区内就业,为其他企业家委员树立了榜样。
据了解,全县通过旅游扶贫,成功脱贫2500人,得到国务院、自治区扶贫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捐资助学助力脱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既是扶贫的重要目标,也是扶贫的有力支撑。县政协把开展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改善办学条件和资助贫困学生作为重点,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捐助教育资金,不断增强“造血”能力。

 

    县政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向南宁市政协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通过南宁市政协牵线搭桥开展“同心育才”工程资助活动,获得捐资2400万元用于镇圩中心校改扩建工程和洋造小学教学楼建设,极大改善了瑶乡的教育基础设施;获得捐资165万元分两批次扶助3个边远乡镇共76名贫困学生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就读;对接企业捐助,主动与河南邦和药业公司沟通联系,得到该公司大力支持并为贫困学生捐助100万元,让731名贫困学生得以资助完成了学业;发动爱心人士捐赠,上门动员企业老板,为教育扶贫助力加油,募集捐助资金20多万元,所得捐助资金全部资助贫困学生。

 

本报记者  江 玮  通讯员  韦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