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

吴晓丽:整合老区农村资源 创新农业发展新模式

2016-07-06 09:29:00  
【字体:

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妇联副主席  吴晓丽

 

       在培育发展左右江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区农业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低层次、零碎分散、小农经营的运作模式上,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质量弱化,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村屯“空心化”现象普遍存在,以东兰县为例,该县农村人口27.1万,外出务工的农民达6万人之多,因外出务工闲置的土地约为4.6万亩,其中,大量土地抛荒。老区农业要发展必须解决好土地、人才、产业三个关键问题,大力整合农村资源,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为此建议:
 

       一、整合老区农村土地资源,科学用地兴农
 

       老区喀斯特地貌约占其总面积的50%,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保护耕地底线,鼓励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必须合理开发农林资源,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多种资源,合理发展林下和水面的养殖业、种植业等,向农村延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有效激活多种要素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必须放活土地资源经营权,在田阳、田东等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带动更多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放活生产要素,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整合老区农业人才资源,善用人才兴农
 

       一是留住人,解决谁来兴农的问题。要营造农村创业良好环境,做好农业政策和科技宣传,促进农民就地创业兴业;要实施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着力解决好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要用产业留人,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农村电商等新型业态,使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二是吸引人,解决怎么兴农的问题。要多招人才进老区,抓好人才政策的落实,优化老区人才成长环境,扩招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等方式,为贫困村建强基层党组织;要广纳能人进组织,鼓励农村创业能人、带头人、返乡企业家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选准农民致富带头人;要培育贤才建队伍,大力培育农村科技特派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三是活用人,解决示范引领的问题。一方面,盘活农业科技专业人力资源。深化农科院所改革,构建基层农技推广网络,推广良种良法,促进科技农业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挖掘和培育高素质农业劳动者,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力争在左右江区每个涉农县培育5—10个示范社。
 

       三、整合老区地域农业资源,特色产业兴农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老区特色农业。根据老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果蔬产业方面,通过建设芒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带动南宁、百色、河池、崇左的芒果和蔬菜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支持生产企业建设果蔬采后处理及产地预冷库,提高果蔬品质。在糖料蔗产业方面,以崇左为核心,推广甘蔗良种繁育,建设百万亩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同时,发展朗姆酒、酵母等综合利用产业,打造蔗糖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茶叶、蚕茧产业方面,以百色凌云白毫、河池环江石崖、崇左扶绥姑辽为重点茶品,建立优质茶叶基地。以河池为核心,带动百色、崇左等地区,创建桑蚕茧丝绸基地,稳步扩大种养规模,打造优质丝绸产业品牌。在种植、养殖产业方面,在百色、河池、崇左的石山地区推进山羊、肉牛产业化养殖项目,支持将河池打造成中国华南核桃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借助“互联网+”手段,促进老区农业进入电商时代。紧跟“信息化”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手段,建立 “五人合作社模式”示范点(即“生产人”、“集运人”、“仓储包装人”、“上网人”、“快递人”),促进农业发展种养、集运、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的有机衔接,促进农业跨入电商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