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

邹志刚:引导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的几点建议

2015-10-13 17:04:00  
【字体:

邹志刚常委代表农工民主党广西区委的发言

——引导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的几点建议

 

       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颁布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动了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在加强作风建设中,互联网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看到,目前在互联网监督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互联网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管理、互联网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并未出台专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发布的法律法规,少数地方政府出台的文件因法律效力太低,无法对互联网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侵权现象泛滥。二是虚假信息容易导致舆论导向异变。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收容器”,许多信息传播者为吸引他人眼球,或出于个人目的,利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干部作风不实信息,从而导致不知情民众在网络舆论中盲目“点赞”、“评论”,甚至进行“人肉搜索”。而一旦偏激或极端情绪化观点占据上风,便会影响整个舆论氛围及导向,最终将网络舆论监督引入“歧途”。三是互联网监督把关缺位。真实可靠的信息是舆论权威性的基础。然而,由于缺少专业的把关人士,缺少有效的规范,互联网舆论信息时常出现重复、失真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互联网监督的严肃性,也使互联网舆论监督的信誉度倍受质疑。
 

       加强作风建设,需要从监督层面进一步做好文章。现就引导和规范互联网监督,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互联网监督的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是互联网监督的重要保障。互联网舆论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传播手段,需要法律来进行引导和规范。为此,建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互联网监督管理涉及的各类事项进行明确和规范,形成举报、受理、查处、处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加强对互联网传播内容的有效监管,明确互联网舆论监督的法律责任,加快针对互联网侵权、犯罪的相关立法工作,形成完整、系统、全面的互联网舆论监督法律法规。努力从源头上保障互联网监督的可靠与完备,给互联网监督一个法治的支撑点。
 

       二、健全监督机制,增强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并健全监督网络。要加大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强化舆论开放度,通过制定有关制度,确保其正常发挥监督作用。要在监督中彰显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民生情怀。二是建立健全互联网舆情收集、应对、反馈机制。对反映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要及时调查处理,对反映失实的要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的要追究责任。三是建立健全作风建设信访快处快办机制。及时查处群众互联网上反映的问题,同时要整合监督力量,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互联网监督结合起来,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
 

       三、建立健全互联网舆论引导机制
 

       一是规范互联网监督。着力规范互联网上混乱无序的举报,引导群众依法向官方网站举报,遏制和打击网上随意发布不实举报信息的现象。二是加强互联网主流媒体的建设。通过互联网主流媒体的平台,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及时回应群众的问题,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偏差和漏洞采取措施及时引导和纠正,坚持和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传播绿色健康信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遏制网站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放纵甚至引导激化官民矛盾的不良信息的发布。四是加强互联网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提高监督责任意识,使网民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监督时能够注意调整心态,以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农工民主党玉林市委主委、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