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

潘文石:白头叶猴的保护神

2013-08-14 00:00:00 作者:刘伟林 来源:广西政协网
【字体:

  锦簇花团雨打飞,梧桐孤寂凤依归。

  英雄不必言成败,一世真心论是非。

  那是2011年1月14 日,我陪同时任崇左市政协副主席、现在仍然担任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文物征集布展陈列领导小组组长谭先进到弄官山崇左生态公园看望潘文石教授。谭先进对崇左市壮族博物馆,陈列与布展历史部分制作前的设想与潘文石教授交流。潘文石教授当时正坐在书桌前,戴着老花眼镜,手拿着铅笔,对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赵为民,致潘文石教授的一首题为弄官山夜雨所做的四句七律诗做注译。见到我们的到来,他放下手中的铅笔,摘下老花眼镜,热情地接待我们的到来,寒暄之后,谭先进和潘文石聊了起来,我也坐在旁边仔细听,偶尔做一下记录,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潘教授的接触,此后,因征集文物工作的原因,又和谭副主席、李艺琛及市壮族博物馆的小卢、小韦再次探望潘文石教授。通过交谈,我对他过去和现在,特别是他在研究白头叶猴方面又有进一步的了解。

  北战南征到弄官

  潘文石教授原在秦岭研究大熊猫,1996年他带着北京大学的学生来到广西原崇左县(现江州区)罗白乡弄官山对白头叶猴的种群、数量、习性等进行初步考察,了解到白头叶猴生存空间当时已被缩减到35平方公里,猴数不到500只,而同期野生大熊猫总数超过1500只。潘文石开始对白头叶猴的研究。他对白头叶猴的研究注重寻找一种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的办法,通过多年实践,这种办法就是人与动物共建家园和谐相处。1997年后,弄官山区的白头叶猴的数量便逐年增加。

  白头叶猴属灵长目类动物,顾名思义,灵就是通明,长就是第一的意思,它属猴科、猴亚科。亚洲叶猴的一种,以树叶为主要食物的植食性旧大陆类。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花叶猴等。植食性高等哺乳动物。白头叶猴在崇左巳经繁衍生息了上万年,1955年北京动物园谭帮杰专家最先发规并取名白头叶猴,1994年被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列为高度濒危野生物种。2002年召开的第19届世界灵长类学大会上,白头叶猴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和最需要保护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它是崇左市特有动物,中国最珍稀的猴类。2004年,白头叶猴又以其特有性、濒危性和高观赏价值,被一致推选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吉祥物。

  白头叶猴头部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手、足背面亦杂有白色,尾的一段为白色。食绿叶,生活于亚热带植被繁茂溶地区,善于攀援,不仅能在树上悠荡,也会攀登悬崖。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和路线。在悬崖峭壁的树上摘果、叶为食,很少下平地活动。有其群居的固定石洞和临时石洞。白天觅食后,在其正常活动范围内的临时石洞休息,或在偏僻的大树上暂时休息。晚上全部回固定石洞栖息。目前,白头叶猴在国外没有活体和标本。其生存空间比大熊猫还小,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更多与人类相同的遗传基因。由于它们具有更加复杂的社会形态,其研究价值不亚于大熊猫。

  潘文石,国际著名生物学家。他 1937年出生于泰国曼谷,太平洋战争爆发前随父母回到故乡广东汕头市,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美工留校任教,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北京大学生命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主任。获得包括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在内的10多项中国国学级奖章,以及荷兰王子颁发的保护野生物金色诺亚方舟金奖、世界野生生命基金会颁发的鲍尔.盖提奖、北美大熊猫基金会的科学特别成就奖、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学会野生动物保护奖章、福特汽车(自然环境类)环保奖之“长江奖”、福特汽车环保奖之“生态文明贡献”等国际知名项目和荣誉。2010年,潘文石获得由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选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以表彰他在野生动物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突出贡献。

  2011担任政协崇左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常委。

  谭先进写诗赞潘文石教授:北战南征到弄官,扎根旷野搞科研。穷山僻壤成基地,绝壁精灵绽笑颜。荣誉市民当榜样,著名教授是高贤。发掘考古新成就,木榄山人写妙篇。此诗和注释登在崇左政协2011笫2期刊物上。

  扎根旷野搞科研

  潘文石说,地球南北回归线以内的土地面积只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却生存着地球一半以上的生物。其中白头叶猴属濒危物种,建一个白头叶猴赖从生存的庇护所迫在危睫,应引起关注。他对当地土地、人口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考察,使潘文石他们弄清楚了白头叶猴濒危的原因:濒临灭绝的白头叶猴和贫穷依旧的当地农民正面对共同的生存瓶颈。村民生活极为贫困,饮用水都是浑浊的,吃饭、养猪要大量砍伐野生植物当柴火;要点炮采石挣钱,而这些会惊吓白头叶猴猴子;信“猴骨酒”而捕杀白头叶猴卖钱。总之,人跟白头叶猴在这里争夺生存的权利,可猴如何能争得过人?潘文石意识到,不解决村民困难,让他们也能生存下去,就谈不上保护白头叶猴。

  他得到了当地政府支持。1997年开始,原崇左县人民政府每年均派专人、拨专款支持潘文石他们的研究,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人与白头叶猴共同生存,共和谐家园的活动。先后禁止了烧山垦荒及放炮采石烧石灰,帮助农民搬迁石灰窒,建立保护管理野生动物队伍,打击偷盗珍稀野生动物、植物活动。更重要的是,基地和政府携物长年持续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探究一条人猴和谐共处的保护路子。1998年起,潘文石的团队自筹资金,修水池、建沼气池、办学、修路、办医院。如今,基地一带的农家,打开水龙头就有清澈卫生的自来水,打开开关就能方便地用上沼气。改善附近农村生态环境,建好了人的家园的同时,也为以叶为粮的白头叶猴在山上留下绿色“口粮” ,留下了一个理想家园。就这样潘文石理所当然成了白头叶猴的庇护神。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加上潘文石长年宣传,乡亲们树立起生态环境意识,成为保护生态的中坚力量。1998年3月,3位农民抬来一只被夹伤的白头叶猴,让专家包扎伤口放生后,此地再没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受到伤害的情况。潘文石进一步提出,把当地漂亮的喀斯特地、世界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成为一种全新的环境旅游产业,以求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

  穷山僻壤成基地

  潘文石他们刚来崇左时,生活物资缺乏,所有花费都要尽量省着花,工作后要赶几公里路到镇上,才能吃到当天唯一的一顿饭,两块五角钱的一碗米粉。

  原崇左县委的领导,得知潘文石来搞科研,请他到县城吃饭。餐后,潘文石要求把剩菜打包带走,他的学生已经吃了太久方便面。县委的领导被打动,炒了两个热菜给他加上,此后隔三叉五都请他们来吃饭,并表示:虽然还不知道对白头叶猴的研究有什么价值,但有困难就请告诉我们。

  从此之后,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崇左市,崇左县更名为江州区,区领导梁太平及到崇左市任职的罗殿龙书记,崔智友书记,赵乐秦书记传递接力棒般地支持潘文石的研究。潘文石的研究足迹所到之处,广西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他也屡屡应邀到各级政府和学校,作“生态文明报告”,倡导“万物生灵皆有与人类共同生存下去的权利,但是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才会又希望。”并传递了一个理念,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宝贵的生物多样性,就必须探究既改善当地人的生活质量,又能使其他生命继续生存下去的可能出路。

  潘文石送给笔者一个笔记本上写道:大自然母亲是我们一切的一切,保护她的完整性,就是我们的未来。

  梧桐孤寂凤依归

  几十年孜孜不怠地保护大自然的赤子之情,潘文石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他的旗下,共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最早聚集到潘文石身边的,是他的学生。这些北大的高才生,大多是放弃富有前景的职业和优厚的待遇,随他走进祖国南疆边陲的深山野岭。早几年大女儿潘岱加入他的团队后,引来了王石、王秋阳、张保全、丁磊等知名企业家前来参观资助。去年,小女儿潘岳正式加盟。这位北京云网的创办人,在探望父亲时受到吸引,驻下足步。

  人们终于空前注重环保,提倡低碳的这近十年,潘文石的团队更引起了国内外关注。科研机构、政府组织、志愿者纷至沓来,参与基地当地农村建设,给予资金支持,举办学术论坛,开展研究合作。仅香港就有11所大学40多位志愿者参加了基地的建设、科研与社会调研活动。香港著名教授梁沛锦捐建一所小型医院。在潘文石及其团队的积极倡议和身体力行下,正以“科学家-民间企业-政府”三结合的方式,在研究的同时着力解决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努力探索一条兼顾珍稀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人民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0年8月24日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大学教授赵为民专程从北大到广西崇左看望慰问潘文石,临走前赋诗赠与潘教授,就是文章开头的四句七律诗。潘文石对这首诗多次逐字逐句斟酌写下注释,理解为:一次又一次在艰难中建立起来的豪华,一簇又一簇科学之花团,不得不在现代经济体制的胁迫之下,一回又一回地漓散出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继续坚持在孤寂的荒野之中,有一株独秀的梧桐树,也总能迎来一只又一只美丽的凤凰鸟。对于勇士无需计较生活中的得与失,首先选择的是投入战斗,然后才见分晓。只有终生真心诚意的努力工作,才能对生命的价值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