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河池市政协加强文史工作侧记

2024-11-02 08:47:00 作者:冉景峰 黄 河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以史育人 文化惠民
——河池市政协加强文史工作侧记
 
  近年来,河池市政协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聚人心、续文脉、兴产业、惠民生”的积极作用,为助推“六新河池”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文存史聚人心
 
  市政协建成集“一廊一库三厅四室”的政协文史馆,并发挥政协文史馆宣传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和展示履职成果的重要窗口、研究政协理论和文史的重要园地、政协组织与社会各界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作用,开展宣传、培训、读书、联谊等活动100多场次,接待十多个省(区)、137个团体及当地群众3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听党话、跟党走。搭建委员读书平台,建成“委员书屋”“委员书吧”“委员读书室”和“云上书屋”等,向委员推荐优秀图书2000余册,推动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在探索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书香政协”氛围益加浓厚。先后编纂出版《河池文史》《历史名人在河池》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史料书籍,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河池扶贫史》荣获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有效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
 
  以文润城续文脉
 
  宜州是一座有2100多年建制的历史古城,城里的“九街十八巷”浓缩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深度挖掘宜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市政协将“河池市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列为重点调研课题,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宜州“九街十八巷”实地调研,建议抢抓自治区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改造行动和创建文明城市有利时机,规划建设宜州历史文化街区,并形成建议案呈报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市委主要领导对政协建议作出肯定批示,市政府牵头制定方案并启动项目建设。当前,宜州区“九街十八巷”已成为城市文化名片和休闲旅游打卡地。组织开展“挖掘城市记忆,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了一份施工清单式的推进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调研报告,让拥有21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宜州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以文塑旅兴产业
 
  河池是世界铜鼓之乡,是世界上已知的民间传世铜鼓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为了让千年铜鼓回响不绝,市政协组织开展“加强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动河池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专题调研和协商建言,提出意见建议60多条,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和采纳。以“壮乡铜鼓绽光彩”为主题拍摄专题片,通过《协商在河池》全媒体平台播出,以生动直观的视听形式,展示铜鼓在推进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人民政协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委员行动”中的新担当新作为。2023年7月,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成为广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目前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内,依托铜鼓文化创建的4A旅游景区就有5个,每年接待游客达500多万人,真正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效推动河池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文化人惠民生
 
  市政协组织开展文艺展演、文化下基层等活动,用“政协声音”弘扬中华文化、讲好河池故事、政协故事。组织举办十五省(区、市)二十四市(州、盟、区)政协第十八届书画联展;服务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到环江、都安等县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全市政协系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山歌赛、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摄影巡回展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颂扬在党的领导下祖国各地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展示广大政协委员强化担当的精神风貌。打造《协商在河池》全媒体协商平台,向公众讲好市、县(区)政协协商故事,传播“有事好商量”协商文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文艺界委员开展各种主题山歌编撰、传唱活动,指导和参加各种文艺展演,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更好联系各界、团结各方,为文化河池建设提供文化支撑、贡献文史力量。□ 冉景峰 黄 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