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
青山葱茏河水清 红水河畔蕴真情——天峨县政协关注民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农战耀 韦荣财
天峨,因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的兴建而全国知晓。龙滩水电站坐落距天峨县城15公里的红水河上游,红水河缓缓地穿城而过,滋润流经境内111.5公里的河谷原野。
天峨地处偏僻,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但水电资源却占红水河流域总蕴藏量的45%;境内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居广西首位,达84.2%。面对特殊的地理和发展环境,天峨县政协和委员肩负起与党政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的使命,“围绕县委确定的‘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奋斗目标,做到工作布局与党政积极呼应、工作重点主动对接、工作部署及时跟进,政协工作就能有为有位。”天峨县政协主席李祖斌如是说。
议政惠泽移民 库区更加和谐
一直以来,天峨县政协十分关注龙滩水电站天峨库区单淹户移民这个群体。单淹户分淹地不淹房、淹房不淹地两种,龙滩库区涉及的主要是前一种类型的单淹户,就是水库蓄水后淹没影响土地但不淹没房屋、不需要搬迁安置的移民就有3363户6538人,占总搬迁安置移民的22.5%。
县政协专题调研发现,单淹户移民有“四难”,即行路难、饮水难、入学难、通信难;有“三弱”,即农业生产基础弱、竞争能力弱、扶持力度弱,虽然单淹户移民搬迁后住房条件相对比以前好,但耕作区一般都在荒山陡坡上,土地贫瘠,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开发难度大。
去年底,在有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政协议政大会上,县政协就单淹户移民的发展作了议政发言,提出整合资源,加大单淹户移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产业带动发展,采取长期项目和短平快项目相结合的办法,在资金、政策上鼓励扶持移民连片开发,培育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并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调整完善单淹户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大力开展致富科技知识培训等建议。县委书记韦桂元当场要求有关部门采纳政协的意见建议,统筹推进移民帮扶工作。经各级部门通力合作,今年以来,各移民点距二级路、通乡油路2公里以内的道路硬化全面完成,生产开发道路完成30.7公里;种植油茶13114亩、高脂松5000亩、毛竹330亩、优质水果5439亩。政府对库区40至59岁移民参加新农保进行了补贴,库区移民工作进入了发展的新循环。
建言工业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有了龙滩水电站这“棵”财政收入的“大树”,天峨本地中小企业还用不用重视发展?“其实,这很好解释,如同自然界完备的生态系统,既要有参天大树,还要有更多的小树、灌木、小草。‘经济生态’同理,既要有大企业,还要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这样的‘经济生态’系统才是科学的。”曾在政府分管工业的李祖斌介绍说,如遇龙滩上游干旱,龙滩水电站发电量锐减,全县经济增长的压力就增大,把天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才能推进天峨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才有坚实基础。
天峨县政协主动围绕本县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领导班子主动承担、直接参与全县的工业项目建设。政协提出,挖掘地方资本潜力、发展本地工业经济的建议,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桐籽、茶籽加工等特色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出路,通过以商招商、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融合把天峨本地工业发展壮大起来。政协主席担任工业、环保和安全生产组组长,身先士卒、主动担当,仅今年引进并全程跟踪的方解石深加工、EO环保板、竹林加工厂、红木家具等项目投资近2亿元,改善了经济结构,增强了地方工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开展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升级,督促指导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9月26日,河池市政协和天峨县政协联合调研小组来到委员企业、龙滩永明软木制品厂调研,市政协秘书长陈报勋、县政协副主席苏灵芝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栓树皮资源,进行产品深加工,并把引进人才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品升级的重要保障。
情系乡村百姓 助力扶贫开发
天峨县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总人口16.8万人,其中,目前还有5万贫困人口,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天峨县政协参与了驻点六排镇纳洞村的帮扶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政协筹措资金220万元,为村屯修建路桥,解决行路难问题。引进资金10多万元,为村屯新建蓄水池,架接引水管4500多米,解决钦水难问题。争取水泥240吨,新建沼气池97个,新建和维修灌溉水渠10000多米,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捐资8000多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无偿为农户提供12组240只价值5000多元的山鸡,发展特色养殖,组织村干到田阳、宜州等实地学习种养科技知识和村容村貌建设经验。
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天峨县政协被河池市委、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后盾单位称号。履职为民,真心扶贫,天峨县政协续写着与党政同心、与时代同步的新篇章。
天峨,因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的兴建而全国知晓。龙滩水电站坐落距天峨县城15公里的红水河上游,红水河缓缓地穿城而过,滋润流经境内111.5公里的河谷原野。
天峨地处偏僻,交通设施相对落后,但水电资源却占红水河流域总蕴藏量的45%;境内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居广西首位,达84.2%。面对特殊的地理和发展环境,天峨县政协和委员肩负起与党政戮力同心、砥砺奋进的使命,“围绕县委确定的‘一城、两县、三乡、四基地’奋斗目标,做到工作布局与党政积极呼应、工作重点主动对接、工作部署及时跟进,政协工作就能有为有位。”天峨县政协主席李祖斌如是说。
议政惠泽移民 库区更加和谐
一直以来,天峨县政协十分关注龙滩水电站天峨库区单淹户移民这个群体。单淹户分淹地不淹房、淹房不淹地两种,龙滩库区涉及的主要是前一种类型的单淹户,就是水库蓄水后淹没影响土地但不淹没房屋、不需要搬迁安置的移民就有3363户6538人,占总搬迁安置移民的22.5%。
县政协专题调研发现,单淹户移民有“四难”,即行路难、饮水难、入学难、通信难;有“三弱”,即农业生产基础弱、竞争能力弱、扶持力度弱,虽然单淹户移民搬迁后住房条件相对比以前好,但耕作区一般都在荒山陡坡上,土地贫瘠,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开发难度大。
去年底,在有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政协议政大会上,县政协就单淹户移民的发展作了议政发言,提出整合资源,加大单淹户移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产业带动发展,采取长期项目和短平快项目相结合的办法,在资金、政策上鼓励扶持移民连片开发,培育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并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调整完善单淹户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大力开展致富科技知识培训等建议。县委书记韦桂元当场要求有关部门采纳政协的意见建议,统筹推进移民帮扶工作。经各级部门通力合作,今年以来,各移民点距二级路、通乡油路2公里以内的道路硬化全面完成,生产开发道路完成30.7公里;种植油茶13114亩、高脂松5000亩、毛竹330亩、优质水果5439亩。政府对库区40至59岁移民参加新农保进行了补贴,库区移民工作进入了发展的新循环。
建言工业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工业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有了龙滩水电站这“棵”财政收入的“大树”,天峨本地中小企业还用不用重视发展?“其实,这很好解释,如同自然界完备的生态系统,既要有参天大树,还要有更多的小树、灌木、小草。‘经济生态’同理,既要有大企业,还要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这样的‘经济生态’系统才是科学的。”曾在政府分管工业的李祖斌介绍说,如遇龙滩上游干旱,龙滩水电站发电量锐减,全县经济增长的压力就增大,把天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才能推进天峨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才有坚实基础。
天峨县政协主动围绕本县工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建言献策,领导班子主动承担、直接参与全县的工业项目建设。政协提出,挖掘地方资本潜力、发展本地工业经济的建议,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桐籽、茶籽加工等特色产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出路,通过以商招商、本地资本和外来资本融合把天峨本地工业发展壮大起来。政协主席担任工业、环保和安全生产组组长,身先士卒、主动担当,仅今年引进并全程跟踪的方解石深加工、EO环保板、竹林加工厂、红木家具等项目投资近2亿元,改善了经济结构,增强了地方工业发展的后劲。同时,开展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升级,督促指导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9月26日,河池市政协和天峨县政协联合调研小组来到委员企业、龙滩永明软木制品厂调研,市政协秘书长陈报勋、县政协副主席苏灵芝鼓励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栓树皮资源,进行产品深加工,并把引进人才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产品升级的重要保障。
情系乡村百姓 助力扶贫开发
天峨县居住着壮、汉、瑶、苗、布依、毛南等14个民族,总人口16.8万人,其中,目前还有5万贫困人口,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天峨县政协参与了驻点六排镇纳洞村的帮扶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政协筹措资金220万元,为村屯修建路桥,解决行路难问题。引进资金10多万元,为村屯新建蓄水池,架接引水管4500多米,解决钦水难问题。争取水泥240吨,新建沼气池97个,新建和维修灌溉水渠10000多米,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捐资8000多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无偿为农户提供12组240只价值5000多元的山鸡,发展特色养殖,组织村干到田阳、宜州等实地学习种养科技知识和村容村貌建设经验。
由于工作成效显著,天峨县政协被河池市委、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后盾单位称号。履职为民,真心扶贫,天峨县政协续写着与党政同心、与时代同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