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

南宁市政协建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2023-01-13 08:32:00 作者:杨雪敏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群众健身去哪儿?
——南宁市政协建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2022年,南宁市推进体育公园、口袋公园和邕江两岸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城市‘10分钟健身圈’,打造群众身边的、更便捷的健身设施。”“完成为民办实事健康惠民工程服务群众健身项目,包含篮球场、气排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路径、乒乓球桌等体育场地和设施,全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全市10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新建社区和居住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2023年1月5日举行的南宁市体育强市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展示了一项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取得的骄人成绩。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一个个便捷、实用的健身设施,是南宁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的结果,其中也凝聚了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
 
  2022年8月,为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有效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点,南宁市政协组织委员就“加强县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议题开展民主监督,积极建言全民健身场地实施建设。
 
  扩大增量,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
 
  在深入基层进行民主监督性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划不够科学,县(市、区)之间分布不够合理。部分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狭小,没有预留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小区绿地、户外休憩场所,难以满足小区居民对体育健身需求。居民较多、人口分布相对密集的部分县(市、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相对较少。健身场地设施种类较为单一,户外、水上等新兴运动项目场地屈指可数。
 
  体育场地设施是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基础条件,委员们提出建议,完善南宁市县(市、区)城乡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县(市、区)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健身广场和体育公园等场地设施。
 
  委员们还建议,构建完善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结合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二期工程,建设健身步道和水上健身休闲运动项目设施,加快建设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
 
  盘活存量,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共建共享
 
  旧厂房、仓库等可利用改造为体育场地的资源,在有的城区存在闲置弃用状态,部分公园、景区、休闲区的体育健身功能没有充分挖掘或配备。据统计,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拥有的体育场地占全市体育场地总量的53.54%,但这些体育场地一般面向本单位人员、本校学生开放,日常向公众开放程度较低,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
 
  上述现象引发委员们的思考,大家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汇聚智慧。建议挖掘存量资源改造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充分盘活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兼容、复合利用景区、堤岸、桥底、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顶层以及地下建筑,建设、配建符合标准的健身场地和设施。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振兴(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增加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进一步释放兴宁区昆仑大道乡村运动休闲区和美丽南方景区等综合服务辖区的功能,增配、丰富体育设施。
 
  委员们建议,进一步开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制定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实施办法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鼓励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稳妥推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部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让市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健身场地。
 
  繁育总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近年来,顺应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和健身需求的增加,南宁市体育产业应运而生,顺势而为。但整体而言,体育产业规模小投资能力弱,同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吸引力不强,体育公共设施发展的投融资运作资金主要依靠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导致有的项目难以落地。
 
  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委员们对此充满信心,寄予期望,纷纷发表真知灼见,开良方献良策。
 
  委员们建议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体育产业。引导扶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体育设施、兴办实体、赞助活动、资助项目、提供服务等方式,参与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方式,丰富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运营。
 
  与此同时,委员们建议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和产业集群。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优化服务等方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广西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广西体育产业城、三塘智力运动综合体等一批体育产业园区,构建体育综合、装备智能制造和健身休闲产业集群,以体育市场主体发展体育产业,以体育产业推动场地设施投资,增加场地设施供给,带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杨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