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

南宁市政协:逐梦小康路 瑶乡展新姿

2020-08-27 08:40:00 作者:潘照春 张培胜 任 瑞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逐梦小康路  瑶乡展新姿

——南宁市政协结对帮扶贫困村见闻

 

  骤雨初歇,洋造村又热闹起来。村民蓝小明扛上铁锹,小步快走,赶往阳光玫瑰葡萄基地。

 

  “葡萄苗刚种下去,必须要呵护好,这可是关系到全村产业发展的大事。”阳光玫瑰葡萄基地是洋造村产业扶贫项目的一部分,蓝小明去年将自家几亩土地流转给基地,除了拿租金,自己还到基地务工拿工资。

 

  无独有偶,与洋造村相邻的佛子村,此时村民也正在香菇基地里忙碌着。

 

  洋造村和佛子村位于上林县镇圩瑶族乡,都是南宁市政协结对帮扶贫困村。

 

  “要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在市政协党组扶贫专题研究会上,主席、党组书记杜伟的话语铿锵有力。自结对帮扶工作开始以来,南宁市政协高度重视,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措施,稳步推进,不断加大帮扶工作的力度。经过几年努力,2018年洋造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深度贫困村佛子村于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如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昔日的贫困村正大步迈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大石山区如何才能发展产业,这是市政协领导考虑最多的问题。杜伟要求:“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时任南宁市政协机关扶贫领导小组组长的市政协副主席陈世平带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深入两个贫困村认真调研,邀请农业专家会诊把脉,确定适合两村发展的产业项目。

 

  洋造和佛子两个村地理位置相邻,情况相似,劣势在于山多地少、位置偏僻、资源稀缺,但优势在于空气良好、水质清澈、交通方便。经过专家的会诊把脉后,提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规模产业招大引强、特色产业集体创收”的发展思路。

 

  在佛子村,20亩香菇基地里的3万棒香菇长势正好。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新的地头冷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了解到香菇储存难、烘干难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后,市政协就筹措资金50万元用于建设大棚、地头冷库和烘干房。“有了冷库,我们的香菇不会浪费在储存环节上。经过种植技术培训,种出来的香菇都是一等好菇,价格卖得更好了,这都是市政协用心为民的结果。”佛子村村民蓝卫敏说。市政协邀请广西首席食用菌种植技术专家多次到佛子村现场指导,传授技术。为了示范带头,第一书记梁基欢和村民一起摸索学习,把自己从一个学计算机专业的“技术男”变成了食用菌种植“土专家”。2019年,佛子村食用菌产量突破4万公斤,辐射带动23户村民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1万元,向贫困户发放劳务工资共计12万元,种植户人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村级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3000元,到2020年预计达到20万元。

 

  电商扶贫是洋造村第一书记全育荣努力探索的一条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市政协投资20万元帮助我们成立了电商服务站,开通了‘洋造土货’小程序,第一书记带头吆喝在网上卖土货,让我们村里的农产品不愁销路,开辟了一条稳定增收的新渠道。”洋造村村民蒙军鑫心怀感激地说。截至2020年7月,洋造村电商扶贫销售额突破2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0万元,到年底预计突破100万元,稳步迈入了集体经济强村行列,实现由大石山区“空壳村”向集体经济强村的华丽变身。

 

  贫困村种上高端水果阳光玫瑰葡萄。为了充分发挥上林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温度适宜的良好生态优势,提高土地产出效益,通过认真调研,洋造村决定与专业种植合作社投资150多万元合作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市政协筹措资金40万元予以支持。2019年底种植了50亩阳光玫瑰葡萄苗,目前葡萄长势良好,预计2021年实现挂果,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同时,还带动约20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增收,120多户农户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益。

 

  科学“云养猪”,佛子村集体、村民双增收。由市政协投入资金80万元、致富带头人投入60万元、佛子村集体投入30万元成立的佛子村扬樊养殖专业合作社搞起了“云养猪”。养殖场采用封闭式管理,全自动远程控制投喂设备,最大限度减少猪与人员接触,降低患病风险。今年正式投产,目前共有存栏生猪1000头,年出栏生猪2000头,年产值近千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同时还带动30户贫困户致富,每户每年有近千元的分红收入。

 

  建好脱贫致富“幸福路”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后盾单位的南宁市政协高度重视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协主席杜伟多次率领市扶贫办、水利局、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交通局、民政局等部门领导一起进村深入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几年来,先后协调落实各类帮扶资金近千万元,支持洋造村、佛子村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和人饮工程建设,建成了进村道路、产业硬化路和机耕路约16公里,农田灌溉水渠约14公里,集中供水工程2座,生产性水塔3座,农村路桥及渡槽工程4座,并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改水项目,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前进村路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走进来两腿泥巴、两脚黄泥,现在水泥硬化路从进村大路铺设到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了。脱贫攻坚中,后盾单位南宁市政协为我们争取项目和落实资金,改变了佛子村的面貌,现在佛子村基础设施路水电问题都全部解决了,在教育医疗住房各方面,也按照验收标准全部达标。”谈起市政协的帮扶和洋造村的变化,佛子村党支部书记蓝智庭如数家珍,“南宁市政协帮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建设7个道路和路桥工程,修了6条产业硬化路,还安装了路灯,打通了乡村道路的‘最后一公里’,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南宁市政协的大力帮扶下,一条条脱贫致富的“幸福路”在佛子村、洋造村的村里、田间延伸。

 

  吹响教育扶贫“集结号”

 

  在南宁市政协的帮扶下,洋造村和佛子村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扶贫断穷根”的攻坚理念,采取强有力措施,吹响教育扶贫“集结号”,为贫困学子打开了“希望之门”,照亮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路。

 

  早在几年前,南宁市政协就在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中心学校实施“同心育才”工程。期间,两任主席岑可成、杜伟多次深入学校调研,谋划学校长远发展蓝图,破解制约瑶乡教育教学发展瓶颈,为瑶乡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市政协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多渠道筹措资金2700多万元,按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求对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通过新征用地由原占地面积13.5亩扩建为58.5亩;校舍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400平方米,增加到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2320平方米;办学规模从原有的12个教学班扩大到目前的22个班,在校生从560人增加到969人,极大改善了镇圩瑶族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镇圩中心校先后获得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绿化先进单位、南宁市特色学校、南宁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上林县小学教学管理综合评价一等奖、上林县十佳卫生学校、上林县常规管理十佳学校等荣誉。

 

  此外,市政协还筹措资金200万元在洋造教学点投资建成两栋两层的功能室和教师宿舍,硬化1000平米的活动场地;筹资30多万元建设佛子小学电教室,更新教学设备等,让贫困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安心读书。

 

  共奏爱心助学“和谐曲”

 

  在抓好教育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南宁市政协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逐一进行跟踪,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高中阶段的支持帮扶力度,持续关注两个贫困村的大学生,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因贫困而放弃读书。

 

  洋造村的学生罗影是孤儿,2016年底,南宁市政协主席杜伟到村里调研,路过罗影家,看到家徒四壁,连门板窗户都没有,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仅靠几张报纸糊窗户。杜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立即安排市政协筹措资金给罗影家安装了门窗。市政协还联系爱心人士每月资助她500元生活费。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洋造村团支书罗陆莹说:“在南宁市政协的帮助下,许多贫困学子的家庭条件不断改善,生活和学习困难得到了解决。政协干部是恩人,更是亲人,他们的为民情怀让我们备受感动。”

 

  佛子村的蓝玉宁同学,早年父亲因病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里靠种桑养蚕和低保金生活。蓝玉宁从高三开始就一直得到南宁市政协的帮助,她立志学医,奋发图强,2018年,考取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了让她安心读书,南宁市政协想方设法联系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为其赞助每月700元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解决了蓝玉宁一家的后顾之忧。蓝玉宁说:“父亲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我就想通过学医帮助更多的人。市政协不仅帮助我解决生活费,还很关心我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都说有困难就找他们,让我感觉很温暖,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像蓝玉宁一样得到南宁市政协资助的贫困学子还有很多,一桩桩善行义举聚成股股暖流,流进贫困群众和贫困学子心田。

 

  “南宁市政协领导和帮扶干部对我们洋造村、佛子村真心帮扶、尽职尽责,为贫困户、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暖心事,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代表瑶乡人民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这是上林县镇圩瑶族乡党委书记潘志荣的肺腑之言。□ 潘照春 张培胜 任 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