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时政动态 > 正文

时政动态

广西财政:新理念引领新常态 “六强”型财政开新篇

2017-10-21 21:53:39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着力建设“六强”型财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六强”型财政发展思路,即开源增收强实力、保稳促转强调控、惠民补短强保障、改革创新强职能、依法监管强绩效、从严务实强服务,建设实力型、调控型、保障型、职能型、绩效型、服务型财政,集中反映了新一届财政厅党组对财政改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历届财政厅党组理财思路的深化和拓展。它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广西财政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财政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做大财政蛋糕,开源增收强实力

 

  组织财政收入、做大财政蛋糕始终是实施财政调控和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着力构建速稳质优的收入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2017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全区财政收支实现稳步增长。

 

  据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区组织财政收入1950.87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86.21亿元,同比增长6.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55.26亿元,同比增长14.3%。前三季度财政收入中,全区市县(含城区)组织财政收入合计1879.12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上年同期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73个县(市)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9%,为近3年来同期最高增幅。

 

  与此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实现新突破。前三季度,共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338.03亿元,比上年同期(2191.81亿元)增加146.23亿元,同比增长6.7%,总额达到2016年全年的105.1%;财政部下达我区2017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507亿元,比2016年增加166亿元,增长48.7%;争取中央扶贫资金75.84亿元,同比增长46%;经多年努力,终于获财政部批复同意设立进出口银行广西分行,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落户广西。今年我区着力加强财税征管,持续挖掘增收潜力。继续加强上下联动、左右沟通,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落实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会商机制,多次及时召开财税运行分析会,共同分析当前国内国外特别是广西经济发展形势和组织收入的有利及不利因素,科学研判财政收入变动走势。

 

  同时,充分调动全区各级财税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集中主要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税种的监管和服务,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完成各阶段预期增长目标。组织各级财税部门开展对监管薄弱环节、行业和税种进行专项检查,加强管控,对新业态、新领域、新经济主体、新注册登记地进行清理核实,加强税务管理,深入挖掘增收潜力。

 

  服务经济稳增长,保稳促转强调控

 

  近两年来,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广西财政全力支持经济平稳增长。

 

  2016年,全区财政支撑GDP稳增长的8项支出达3076.63亿元,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盘活收回财政存量资金74.78亿元并全部形成实际支出,统筹用于稳增长、惠民生等重点领域。

 

  2017年,我区扎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合理制定债券发行计划,均衡债券发行节奏。今年以来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78.28亿元,其中,发行新增债券484.6亿元,同比增加157.8亿元,增长48.3%,重点支持脱贫攻坚、教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自治区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支持服务业、新兴产业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不断扩大有效需求,积极支持“三去一降一补”,推进铝业、机械、冶金等行业“二次创业”,培育服务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发展。

 

  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不断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增值税纳税人减轻税负57.27亿元;顺利启动资源税改革,减轻企业税负2.25亿元;停征免征7项政府性基金,取消、减免和降低3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15亿元;支持降低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率,直接减轻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30多亿元。2017年,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43.7亿元。安排丰枯水期电价补贴0.89亿元,帮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进一步落实全区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增强财政发展后劲。今年统筹安排和积极争取预算资金161亿元,用于支持交通、航空、农田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实施“双核驱动、三区统筹”重大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设立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年初新增预算12亿元,支持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

 

  全面落实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发挥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效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县域财税实力。

 

  持续发力惠民生,惠民补短强保障

 

  惠民生、补短板是财政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关全面决胜小康的进程。在财政收入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多措并举加大支出预算执行力度,切实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着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筹措脱贫攻坚财政资金187.8亿元,争取中央贴息长期贷款10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5亿元,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在39个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切实提高试点县的统筹权限和能力。2017年以来,自治区财政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今年1—9月,全区各级财政共筹措落实扶贫资金221.49亿元,比2016年全年增加了33.72亿元;1—9月全区扶贫支出累计完成162.28亿元,同比增长102.9%,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范围扩大到全部54个贫困县,支持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顺利实施。

 

  ——着力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地。2016年累计拨付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68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筹措任务的130%,有力推进了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实施。2017年1—9月,自治区财政累计筹措下达资金683.8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28.48%,用于包括社保惠民、健康惠民、教育惠民、水利惠民、安居惠民、农补惠民、生态惠民、文化惠民、扶贫惠民和交通惠民等项目建设。

 

  ——着力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落实全区教育大会的决策部署,2016年筹措并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资金233.97亿元,支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2017年1—9月,全区教育文化事业资金支出670.18亿元,支持全区教育大会确定的“双千计划”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八大重点工程”实施。

 

  ——着力加大社会保障投入。2016年全区财政社会保障资金投入1027亿元,同比增长15.2%,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2017年以来,全区投入社会保障资金981.5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调整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平均补助水平。

 

  ——着力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今年前三季度,受理涉农担保贷款项目9.14亿元,筹措各项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达57.53亿元。筹措资金4.93亿元支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筹措资金4.27亿元支持构建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安排资金84.33亿元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共筹措资金9.84亿元支持各类农产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筹措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1.33亿元,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9.76亿元,支持全区108个县(市、区)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今年上半年,统筹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自治区本级财政资金10.75亿元,支持农村改厨、改厕、改栏圈、村屯公共照明建设、绿色村屯创建等活动建设。统筹安排资金46.8亿元支持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其中安排金山银山工程项目建设资金5亿元、森林生态效益补贴资金11.98亿元,支持保护公益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统筹8.46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及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凝心聚力谋发展,改革创新强职能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四本预算的统筹力度,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自治区本级、14个设区市和绝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预决算公开统一平台。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自治区本级专项由94项压缩到91项。同时,结合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按照一个部门一个专项、一个专项一个办法、一个专项一个下达文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强化跟踪考核问效的改革思路,全面组织开展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工作。制定自治区本级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审核、批复等环节管理。

 

  深化税费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新旧税制转换平稳。全面启动资源税改革,资源税费关系逐步理顺。有序推进环境保护税开征前各项准备工作,在广西财政门户网站实时更新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印发《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方案》。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印发《改革完善自治区对县财政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打破了自治区统管县的格局,实行一区两制、分类管理,将全部县由自治区财政直管改为部分由自治区直管和部分由设区市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自治区、市、县三级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深化财政投入方式改革。加快PPP推广应用进程,扎实做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信息录入和公开工作,落实好自治区PPP项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设立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完善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深化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完善制度体系,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强化财政监督,依法监管强绩效

 

  一是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全区压减2017年部门预算一般性支出7.13亿元,自治区本级收回部门预算结转结余资金约5亿元;着力抓好财政借垫款清理工作,规范财政专户管理和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继续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建立规范劳务性报酬等费用的制度体系,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我区政府资产报告填报的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资产管理工作,统一部署推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

 

  二是切实强化财政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扩大自治区本级项目绩效再评价、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对2015、2016年度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等3项转移支付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开展财政收入征管、重点民生资金、预决算公开情况等检查,查出违规问题金额67.98亿元,责令追缴、收回财政资金1.25亿元。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全区完成评审项目16448个,送审额820.84亿元,净核减额76.46亿元。出台系列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实行政府采购通用设备和服务实行定点管理,启动评审专家库建设,收回2016年自治区本级政府采购节约资金1.31亿元。

 

  三是切实防范财政风险。印发《关于加强市县财政赤字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各地违规增列赤字,要求对历史形成的财政赤字原则上在办理2017年结算时全部消化,确有难度的,最迟在办理2018年结算时全部消化。组织开展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核查,针对存在不规范融资担保行为的市县进行风险预警约谈,督促抓好整改。

 

  加强队伍建设,从严务实强服务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自治区财政厅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工作执行力、优化工作绩效、改革机关作风为重点,扎实开展“绩效管理年”和“效能建设年”(简称“两年”)活动,切实加快“六强型”财政建设。

 

  抓党建,强信念。坚持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两手抓,完善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

 

  抓廉政,筑防线。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实行“签字背书”制度,加强工作部署,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党组书记对全厅副处以上干部进行全面从严治党集体约谈,给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明纪律、敲警钟。首次开展内部政治巡察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抓“两年”,优作风。成立“两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有力有序推进活动开展。以考评指标为中心,制发“1+2+2”的制度框架,(即1个活动方案,2个考评办法和2套考评指标体系),共设置了920个三级考评指标,充分发挥绩效考评的导向和约束激励作用。围绕简政放权、优化流程、转变作风、改进服务、严明纪律、完善制度和监督问责等7个方面,全面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抓监管,重长效。坚持干部选拔使用与培养教育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抓教育,提素质。着眼深化改革新目标,统筹推进党性教育、财政政策、专项业务、综合素质等各类教育培训,先后实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党内法规专题培训班”、“财政大讲堂”、“财政青年沙龙”、“PPP机制体制完善及财政管理”赴英国培训班等一批精品培训项目,促使财政干部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为财政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