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

我区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成效综述(上)

2019-01-16 15:31:21 作者:余 锋 通讯员 昌苗苗 来源:广西日报
【字体:

天更蓝 水更清 土更净
——我区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成效综述(上)
 
  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让八桂大地更加山清水秀,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十三五”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区不断补齐生态环境方面的短板,持续精准发力,全面吹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冲锋号。
 
  从广西PM2.5等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到江河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再到土壤环境治理与修复,一系列重大环境保护工程及其配套项目正在八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让空气常新
 
  如今,广西居民清晨起来,只要打开“广西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即可查看身边的空气是否清新。而这样的便利,得益于近年来广西PM2.5等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的深入推进。
 
  PM2.5等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全区重大环境保护项目之一,也是广西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程的核心项目。2018年以来,广西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广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已实现全区75个县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实时结果向社会公布,使人们能及时了解所居住市县的环境空气质量。同时,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在2018年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7天等级预报准确率达到9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除了加强大气复合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向科技信息要“战斗力”,2018年以来,我区还重点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糖厂蔗渣燃料锅炉燃烧技术改造、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业粉尘面源污染控制、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城市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治理、机动车燃油提质与供应保障等方面工程和项目。
 
  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我区打赢蓝天保卫战进一步夯实了根基。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2018年我区环境空气质量实现达标,与2017年相比大幅改善。
 
  让清水长流
 
  “沙江河化身美花田,污水沟蜕变清水溪。”元旦期间,记者来到南宁市沙江河流域上游,只见河水清澈见底,与岸边绽放的美人蕉相映成趣,一幅清水绿岸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我区重大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之一,南宁市沙江河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并在2018年12月28日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其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滨水景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自开展碧水保卫战以来,为全面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我区不断把涉水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向“深水区”——
 
  持续对漓江、九洲江、南流江、盘阳河、龙江河、左江、邕江、贺江、桂江、钦江、西门江等重点流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其中,将南流江治理纳入2018年自治区重大项目,在2016-2017年投入13亿元的基础上,2018年投入约15.5亿元开展流域治理。2018年以来,我区“对症下猛药”持续加强南流江流域的禽畜养殖、城镇农村生活、工业等方面污染治理以及河道综合整治,目前该流域遏止住了2018年上半年水质下降的趋势并向好发展,逐渐恢复“一江清水向南流”的生机。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建设。2018年以来,我区组织各市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配套建设相关环境保护设施。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24日,我区在2018年底前应完成清理整治任务的248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从而让壮乡人民的“水缸子”更安全。
 
  让土壤干净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由于历史遗留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广西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隐患较大,急需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
 
  2016年以来,河池市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以“政府管家+总设计师”的总承包服务模式,开展历史遗留砒霜厂治理项目前期技术服务工作。该土壤污染治理修复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以有效地稳定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防止重金属污染周围地表水、地下水及进入农作物,保障人体健康,防止人员或家畜中毒等突发事件,并且将为河池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防控形式的改善提供坚实的支撑。
 
  2018年,柳州市自治区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启动,开展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我区在净土保卫战中推进重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的成效——2018年,我区共有2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央储备库A类项目,其中,河池市该类项目21个;年度推进解决历史遗留涉重金属污染问题27个。   ■ 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昌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