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政协动态
议政殿堂里的“广西声音”
提交时间:2006-3-22 15:45:31
IP地址:221.7.197.225
机器信息: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0; Maxthon) 来源:
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万象更新。连日来,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我区全国政协委员忙着写提案、参加讨论、撰写发言稿,利用各种形式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看点】新农村建设
观点: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楼房建设
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体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面要求,渗透着“以人为本”,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的精神。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区全国政协委员谈论得较多的话题之一。覃文静委员在发言中对一些地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简单化认识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心。她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的形势要求以及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同时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基础设施的改造,村居环境的改善,等等,都应当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干什么,不干什么,要按照村民的意愿来决定,不能继续过去行政命令的老办法,搞强迫执行、强制摊派。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楼房建设,要保护好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特色民居。
【看点】疾病预防控制
观点:提升中西部省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近年来,通过国债项目建设,中西部省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建设得到了加强,大多都建起了新的业务综合楼,但实验仪器设备仍十分陈旧、落后和缺乏,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难以及时得出实验室诊断结果,严重影响应急处置,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则过多依赖上级的技术支持,没有充分发挥各级机构应有的作用。
黄维义、罗里熊等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的扶持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装备标准,以国债项目的方式,争取用2-3年时间解决中西部省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不足问题,提升中西部省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的能力。
【看点】贫困山区缺电
观点:在西部贫困地区实施风电扶贫项目
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西部一些山区、牧区和岛屿等地,由于地处边远,远离电网,自然条件恶劣,用电负荷小而且分散,目前仍有2000多万人没有解决用电问题。
彭钊委员认为,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微型户用风电机组,实施风电扶贫,开发清洁能源,对发展上述地区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最新研制的小型风电机根据功率不同,成本在1000元-2000元之间,比起常规能源,所产生的比较效益是较高的。风电机组安装建设周期短,灵活方便,不受交通限制。在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一些岛屿、边疆等地,虽远离常规电网,但风能资源较为丰富,只要年平均风速达到3~5米/秒,就可推广应用微型风力发电机组。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一些草原牧民、内陆湖泊水产养殖户、广西近海及滩涂养殖户使用小型风电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此,彭钊委员建议,在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实施风电扶贫项目,将发展微型户用风电,作为一项推动我国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益设施建设。
【看点】大学生就业
观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急需解决
“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我的家乡有个村,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大学生,但大学毕业后,不知道参加了多少次招聘会,也在网上填了一些表,可到现在都没有回音。”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蓝怀昌委员显得有些伤感:“现在农村要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有些家庭甚至是举债送小孩上大学的。由于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一些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要找到工作比较艰难。” 蓝怀昌委员指出,我们必须看到,中国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饱和”“过剩”的程度,大学生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强势群体”的出路问题。
蓝怀昌委员坦言,当前大学生尤其是西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由于诸种原因,在面对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领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的条件下,农村大学毕业生没有外在优势可言。因此,除了需要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将就业重心转移到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领域,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外,国家还应该对没有找到工作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给予扶持,落实他们的工作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看点】“校中校”现象
观点:“校中校”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国务院及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搞‘校中校’。然而,全国许多地方仍然禁而不止,大量的以高收费和赚钱为目的的‘校中校’变着花样和手法继续存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陆煜泰委员在其提交的提案中呼吁。
陆煜泰委员指出,“校中校”的实质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不但打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导致国家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而且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公办学校通过举办“校中校”的办法,明脱暗不脱,外脱内不脱。这就使整个学校的财务尤其是分配出现暗箱操作,极易产生腐败现象。
陆煜泰委员建议:教育部应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对所有“校中校”进行一次普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使“校中校”真正成为民办教育机构。对于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法令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要严肃处理。同时要妥善处理“校中校”的各种遗留问题,避免给无辜的家长和学生造成经济上、身心上的影响。
【看点】看病难、看病贵
观点:打破现行医药市场的行政垄断局面
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8.9%的群众有病不去就诊,有29.6%的群众应住院而不住院。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及虚高的药价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造成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药价虚高现象,既有医院自身的原因,亦有医疗体制的问题。从医院自身来看,存在着“以药养医”的倾向。从医疗体制方面看,国家将医疗系统全面推向市场,但又不彻底开放医疗市场。这种半遮半掩的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使得医疗机构无所适从。医院要生存,就得讲究经济效益,要讲究经济效益,就得在“钱”字上“下功夫”。再就是医疗卫生事业城乡分割,医疗资源城乡分配不合理,差别大,广大农村卫生院不仅医疗技术低,而且医疗设备落后,跟不上群众就医的需要,造成看病难。
就如何解决当前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邓浦东委员在其提交的提案中建议:破除公共卫生事业城乡分割的局面,加强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打破现行医药市场的行政垄断局面,全面彻底地放开医疗市场,鼓励民资、外资进入,通过竞争,降低药价;国家应增加对医保的投入,建立起一个覆盖城乡、涵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制,让所有百姓受益;实行医药彻底分家,加大对医院的医疗收费管理的监督,制止或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
【看点】城市“亮化”
观点:“亮化”不等于靓化,更应注重绿化、美化和净化
许多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从本地实际出发,过度注重以灯光亮化工程来打扮城市夜晚,且有愈演愈烈、相互攀比之势。其实,“亮化”不等于靓化。一个城市的美丽是由该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多方因素构成,显然不是越亮就越美。一些城市为了“亮化”过度的攀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同时使“电荒”加剧。
针对这些现象,陈澄波委员建议:一是要树立构建节约型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型城市的观念。在城市建设中不宜过度提倡“亮化”,应注重提倡绿化、美化、净化。二是大力提倡绿色照明。特别是政府部门和公共场所要带头采用节能灯。三是严格按照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对城市公共场所要有严格的防止光污染的限定,对非生产、生活用电,特别是装饰、亮化工程的用电,除严格限制外,出于对社会公众的负责,有关部门应按不同标准另外加重收取电费。四是对利用灯光亮化工程,大搞铺张浪费,从中收取回扣等不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广西政协报 特派记者 潘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