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横县政协助推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侧记

2018-05-29 10:31: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湿地雾起迎朝霞  西津岸畔绣锦纱
——横县政协助推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侧记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是南宁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为打造好这张生态名片,横县政协牢牢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汇聚众智,就如何推进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并借鉴外地湿地公园建设的经验,提出一系列合理利用的建议,有力助推了该项目实施建设。近日,记者来到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感受到了融入湖光山色间的政协智慧。
 
       湖光山色惹人醉
 
       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以横县西津水库为核心的区域,湿地内湖水清澈透绿惹人醉,水面宽阔,水势平缓,湿地与山林、农耕地、村庄等紧密相依,湿地景观独特,库区内岛屿、半岛、库湾和库汊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水岸线旖旎曲折,山水相映成趣。难得一见的是,这里的库区直接与郁江主河道衔接,库连河、河连库,库河交融,浩如烟海,微风掠过,湖面波光潋滟,鱼翔浅底,每每朝霞初现,湖面上氤氲着一层薄薄的雾霭,像一缕轻纱缥缈在水面上,宛如仙境,不由得让人想起“湿地雾起迎朝霞,西津岸畔绣锦纱”的梦境来。
 
       横县政协委员、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副主任赖国醒告诉记者,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于2013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2017年是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验收年。西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对于横县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试点建设期间汇聚了政协人的汗水和智慧。县政协经过反复调研考察,形成了《关于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合理利用的思考》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在去年的验收年,县里成立了试点建设验收领导小组,由县政协主席薛文和副主席黄宁燕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在多方配合下,横县建立起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新模式,并立足于湿地公园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初步打造了一个集湿地保护、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旅游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幅湖光山色的绝美画卷,是各单位各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工作的结果。根据2014-2017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内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Ⅲ类水标准,光这一项,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薛文感慨地说。
                           
       据介绍,该县通过严格控制保育区及周边区域的水产养殖活动,禁止行船、游玩等人为干扰活动,配合湿地公园内人工浮岛建设、湿地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等保育与恢复工程后,西津湿地生态系统得以健康发展,才有了目前良好的水质环境,同时也为保育区内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繁衍和栖息环境。
 
       湿地公园在规划和建设中,充分体现了“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湿地类型、湿地物种等空间分布,强化功能分区,同时严格控制人工建筑的数量及规模,保持建筑物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为此,横县邀请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广西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0)》,该规划立足湿地公园的保护价值、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和区位优势,突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的理念,准确定位,基本体现了重点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湿地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区域经济、旅游市场的认真调查,紧紧把握保护、利用与提高三个主题,对湿地资源、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进行科学保护,对优美的湿地景观资源、深厚的湿地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通过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水禽栖息地保护来提高湿地的质量与生态功能。把库塘湿地景观、沼泽湿地景观与湿地文化、湿地资源及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自试点建设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和保护项目,其建设项目不仅涉及湿地生境改造,也涉及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等项目,总投资超过8481.4万元。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并达到预期效果。
 
       落霞孤鹜相映趣
 
       湿地公园所在的西津水库总库容为30亿立方米。地表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郁江及其支流,共17条,其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位于具有国际性意义的亚洲中北部与东南亚、南洋群岛和澳大利亚之间的一条候鸟迁徙通道上,是沿太平洋西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是我国南部有关鸟类研究的理想之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赖国醒告诉记者,湿地公园试点申报成功后,横县明确了苏光水禽栖息地保育小区边界,依托2013年度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2014年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广西横县湿地保护奖励资金以及地方配套资金,先后开展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湿地保护项目绿化工程、水生植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示范工程、游客集散基地绿化工程、网箱养殖清理整治工程、拦网塘清理整治工程、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周边区域排污治理工程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主要恢复区域位于保育区北侧、恢复修复区的西侧以及沙埠管理服务区周边区域,共计投入459.9万元,其中,种植湿地植物芦苇6万株,种植水杉约364株,搭建人工鸟巢约400个,建设人工浮岛200座,形成了库塘湿地-滨水湿地植被-陆地植被生态系统,为该区域的鸟类、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为了保障保育区内生境不受人为干扰和外源污染源污染,横县除采取必要的管护措施外,还积极推进《南宁市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广西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巡护规范》等一些法律法规、巡护制度的落实,为保育区湿地生态系统保驾护航。重点开展网箱、淡水珍珠、拦网塘等水产养殖场和大缯、迷魂阵、地笼非法捕捞清理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4至2017年,政府先后投入约3000万元开展网箱清理,共清除10324箱,清理面积约74.27公顷,投入约1000万元开展拦网塘清理,已清理226.46公顷,征用沙埠码头106亩土地建设沙埠管理服务区,对2000多平方米的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清理出废弃网线、渔网等固废垃圾和杂物,清理防治水葫芦、大薸、水葫芦等有害生物,取缔养鸭场3个,转移家禽约2000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周边生活污水的控制及治理,2015至2016年共建湿地公园周边莲塘镇、平马镇、陶坪镇等5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并投入运行。
 
        一系列的生态恢复措施使得湿地公园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区域的生境状况明显改善,不仅促使园区植被绿化面积的提高,更促进了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资料显示,与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相比,公园内植物种类总数与2012年比较增幅较大,新增植物196种,其中湿地植物增加了71种;各种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
 
       夕阳西下,记者泛舟清澈的湖中,时而看到水面上掠过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鸟儿,自由翱翔,时而看到水面下鱼翔浅底,锦鳞翻涌,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映成趣的意境。
 
       花海茶韵竞风流
 
       “要使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结合横县当地文化、民俗的特色,将西津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区域性生态休闲旅游品牌。”该县政协副主席黄宁燕说。
 
       横县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茉莉花之乡”,种植茉莉花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茶、采茶和制茶技艺以及茶艺、茶道、茶食膳等茶文化。湿地公园外围的十分场区域,也是横县茉莉花种植基地之一,该县依托“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品牌效应,在湿地公园内湿地科普宣教中心的布展中,将横县茉莉花文化与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相结合,在十分场生态旅游区内专设茉莉花种植文化、茶艺文化专题展示,增强游客对湿地公园的了解,同时也增强湿地公园的文化属性。花海、茶韵与湿地和谐共融,花海景观、茉莉花文化体验也成为湿地公园的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从《关于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开展合理利用的思考》的调研报告中看到,结合湿地公园的恢复保护和开发,横县正积极建设湿地主题文化,一是打造“观鸟”主题文化,利用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相对集中区域,建造水禽栖息观察岛,在合理利用区打造候鸟营,引入观鸟摄影大赛、鸟类亲子游等项目;二是打造“宿营”主题文化,在宣教展示区建设湿地博物馆、科研中心,开展湿地野外宿营、植物夏令营、湿地主题徒步夺宝等主题活动;三是打造“渔业”文化,横县鱼生是著名的地方传统佳肴,历来被横县人称作“县菜”, 横县鱼生文化将成为湿地公园展现区域特色文化、吸引游客的特色名片,同时,适当保留湿地公园内有当地特色的基础设施,改造成湿地动植物主题客栈、渔文化特色民宿,设立生态渔文化体验园,让游客更好体验传统捕捞等渔业文化魅力。□李华毅  梁海珍 卢 兵  黎 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