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政协动态 > 广西政协动态 > 正文

广西政协动态

发展向海经济大有文章

2017-07-20 00:00:00 作者:胡治华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钦州大蚝养殖是我市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各位常委要发挥专长,为推动钦州大蚝特色产业发展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7月13日,钦州市政协主席黄若萍向参加市政协常委会议的委员提出了要求。是日上午,与会委员就“加快钦州大蚝特色产业发展”议题进行议政性协商,为特色产业发展竞献“金点子”。

    钦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作为特色品种和支柱产业,“钦州大蚝”已被列入广西水产畜牧行业战略推荐品牌和钦州市特色农业提升工程重点扶持产业之一。为推动钦州大蚝特色产业发展,经市委同意,“钦州大蚝特色产业发展”列入《钦州市2017年度政协协商计划》的常委会议议题。

    为做好相关调研,今年5月至6月,市政协主席黄若萍和副主席黄定嵩、叶莉梅分别率调研组到市内外进行调研,实地察看当地养殖基地、海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市场等情况,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协常委会议进行协商。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钦州市大力实施科技兴渔、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大蚝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大蚝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态势。2016年大蚝养殖面积15.15万亩,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63.84%;产量23万吨,产值25亿元,占全市海水养殖产量的74.94%;年产蚝苗1.3亿串,产值6亿多元。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养殖组织化程度低,产业规模效益不高;加工流通体系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科技支撑体系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对此,与会委员也有自己的看法。马相聪委员认为,当前钦州大蚝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了大蚝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能力不强。他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扶持大蚝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每年从养殖海域使用金中安排30%的资金,用于扶持大蚝深加工产业的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和大蚝苗种研发、示范推广、品牌创建、种质资源保护等。

    “钦州大蚝的产业优势未能发挥,大蚝深加工和流通环节存在短板。”市政协常委梁莲认为,应推广大蚝保鲜包装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结合利用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成熟关键技术在大蚝产业化经营中的应用,大力研发大蚝深加工技术,重点对大蚝产品精深加工、有益元素提取等方面进行技术研究攻关,并规划建设大型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钦州大蚝电商平台,拓宽大蚝销售流通渠道。
    “钦州大蚝生存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任重道远。”张强委员指出,钦州大蚝产业面临种质退化、天然蚝群萎缩、苗种资源不稳定等危机。海洋生态环境对于发展大蚝产业至关重要,要加强海域管理和渔业海域执法管理,加快大蚝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开展钦州大蚝资源养护行动,建立“钦州茅尾海海洋牧场”“茅尾海钦州大蚝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风江蚝潭钦州大蚝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钦州大蚝’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品牌效应不高。”曹瑞军委员认为,应加强对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钦州大蚝”的品牌管理和宣传,由市政府牵头,宣传部门参与,制作钦州大蚝的宣传短片,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做强生态大蚝品牌。

    经过热烈讨论,会议建议:加强科学养殖管理,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提升大蚝养殖业的整体水平;搞活精深加工和流通,培育扶持现有企业改造升级,促进大蚝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大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大蚝特色产业扶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发挥钦州大蚝品牌效应;挖掘大蚝人文资源,规划建设钦州大蚝博物馆、文化长廊、大蚝特色小镇、文化观光园等,将传统的大蚝养殖与海洋休闲旅游业结合起来,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通过“控、治、管”,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好红树林等临海生态资源,着力改善大蚝生态环境。

    “钦州具有海洋优势,发展向海经济大有文章。”市委书记王革冰仔细聆听了常委、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专题调研报告和委员们的发言问题找得准,功夫做得深,建议提得实,可操作性强”。她指出,调研成果关键在于落实。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市政协的调研成果,紧紧抓住大蚝“养殖、加工、销售”三个关键环节,把握住养殖的“质、量”,加工的“精、深”,销售的“畅、广”等关键点,在政策上、资金上、科技上给予支持,集聚力量,整合资源,做大做强钦州大蚝养殖特色产业。

    应邀参加协商会的市政府副市长李从佳对常委、委员提出的意见进行了回应,表示将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市政协的调研成果,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工作责任,尽快将市政协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