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委员风采

河池市易地扶贫搬迁 有土安置情况介绍

2016-09-23 00:00:00  来源:广西政协报
【字体:

自治区政协常委、河池市政协副主席 

韦凯钟

 

    有土安置是河池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采用的一种安置模式,即把搬迁对象搬到通路、通电和能够解决饮水问题的村边、公路边、山下等地进行集中安置或者分散安置,离原居住地近的可以回到原居住地进行生产耕作,离原居住地远的农户可以自行调整土地进行耕作。主要采用“山上搬山下”“山上搬路边”的选址类型安置,做到“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河池市就有计划地组织都安、大化、东兰、凤山等县(自治县)一些居住在大石山区、生活生产条件恶劣、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贫困户进行异地安置,帮助他们建设新家园。到2000年,河池在环江、北海等市内外共建成74个移民安置场,易地安置贫困人口达11万人。其中,在环江8个乡镇先后建立21个移民安置场,安置了都安、大化、东兰等县(自治县)大石山区贫困群众6.7万人。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和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九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分别是近年来河池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的示范点和石漠化地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例子,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这两个地方的群众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虽然通过实施“有土安置”,搬迁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些制约问题和困难:一是资金投入量大,国家补助标准低,群众自筹负担较重。二是土地制约相当严重,基本上都是适用于小规模集中安置。三是产业开发滞后,群众增收渠道仍然狭窄,相当部份搬迁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原有的土地、安置配套的少量土地、部分租用的土地耕作以及长期外出务工。因此建议:

    上级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给予资金倾斜,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巩固多年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工作取得的成果,使安置点经济持续发展,移民继续稳定下来,生活日益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