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广西政协网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 正文

罗扬生:发展设施农业 助力产业兴旺

2022-01-27 08:34:00  来源:广西政协
【字体:

□罗扬生 
 
  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推进农产品向品牌化、绿色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企业带动、科技培训、政府引导等方式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让设施农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大动能。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设施农业多数规模偏小;科技服务设施农业的能力偏弱;对生产全程缺乏有效监管,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的生产安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为此,建议:
 
  一、坚持政策为大,强化措施保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把设施农业纳入广西产业集群建设框架,制定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制定扶持政策和督查考核办法,协调解决设施农业发展重大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借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模式,对进驻农业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助,并支持企业配套蔬菜冷链保鲜等产业链设施,按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强化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政策,统筹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科技、供销社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全力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设施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品种,加大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支持力度。建立税收“飞地”政策,把农业产业的红利留在“产地”,促进“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闭环良性发展。
 
  二、坚持项目为王,推动项目迅速落地
 
  一是紧扣“谋”储项目。围绕生态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包装策划全产业链、设施蔬菜、数字渔业、六堡茶等独具地域优势特色的重大项目。二是着力“引”招项目。坚持“走出去 引进来”的发展理念,引进一批大湾区、设施农业先进地区的种养龙头企业,谋划推动全产业链项目、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龙头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强化“服”推项目。推行“政策+集体+农民”土地规模流转模式。出台以奖代补政策,由村集体引导农民规模流转闲置旱地、撂荒地,确保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同时,统筹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节余指标,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问题。全力补齐重大设施农业项目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形成与乡村振兴相适应,与促进项目提质增速相协调,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三、坚持环境为本,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一是推进绿色农产品建设。建设生产有标准、管理有规范、过程有记录、产品有追溯、宣传有标识、效益有提升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三品一标”认证、“圳品”认证等,努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名优品牌,推动本地特色农产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推进绿色生产方式。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新型肥料等技术,以及种植绿肥等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建设,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三是发展“循环农业”。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集成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有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坚持创新为要,科技赋能
 
  一是组建科研团队攻破种植问题。主动与中科院广西蔬菜所、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农科院、山东寿光蔬菜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团队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栽培技术创新等方面合作,打造现代设施农业产学研前沿阵地,人才培训小高地。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建立智慧农业溯源系统,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供粤港澳农业企业农药经营台帐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在每个乡镇设立蔬菜禽肉农药残留流动监测站,构建“从生产到销售,从农田到餐桌”的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同时,配套建设地头冷库、产地冷链物流和仓储等配套设施设备,推进设施农产品“触网上市”,打造网上“菜篮子”。三是加大社会化服务力度。围绕生产各环节,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制定“菜单式”服务套餐,农户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与服务组织就全流程或某个生产环节签订“托管服务协议”。通过托管服务,各服务组织利用数字技术平台等管理工具,精准使用综合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化肥用量,降低了农民种地成本,推进了绿色智慧农业体系建设。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贺州市政协副主席,贺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民建贺州市委会主委
 

短信服务

委员履职

委员提案

提案承办

社情民意